| 10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项目协调员劳尔·瓦尔德斯、项目专员王默一行,在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终身教育与民办教育处处长丁皓陪同下,来到常州图书馆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专题调研。常州开放大学校长朱丹平、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孙澄宇、常州市终身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吴洁等共同参与调研。 步入图书馆大厅,“学而时习之”的题字首先映入眼帘。馆长钱竑向大家介绍,此举既是对孔子劝学思想的传承,也体现了常州崇文重教的城市基因,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得知图书馆日常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以更好满足上班族、学生党课余工余的学习需求时,专家们纷纷表示赞赏。钱竑表示,“这是希望让图书馆的灯,照亮更多人的学习之路。”。截至9月30 日,图书馆今年累计接待读者1378309人次。夜幕下24小时点亮的的自助图书馆,已成为城市一道独特夜景。 调研过程中,专家们重点走访了青果书咖、低幼借阅区、外文图书专区、多媒体影音区以及著作馆等功能区域。馆内不仅设有超过2000个学习座位,更依据不同读者需求,精心打造了亲子包厢、静音卡座、小组讨论区及开放自习室等多种学习空间,并将采光佳、视野好的核心区域优先留给读者。劳尔·瓦尔德斯评价,这种“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极大提升了学习的便利性与舒适度。 让专家们尤为赞赏的是,面对数字化学习趋势,图书馆积极适应,设置了直播间、录音棚等新型服务空间,在高清视听室,一行人亲身体验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宣传片在数字平台的呈现效果,感受静态知识如何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扩大覆盖面和吸引力。 在五楼外文专区,一位专家惊喜发现了其母语西班牙语的原版藏书。这背后,正是图书馆为满足多元学习需求所做的努力。除常规文献外,常图还持续提供科普、艺术等特色资源,每年组织开展近400场形式多样的文化普及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正通过覆盖全市的“秋白书苑”分馆体系,延伸至社区基层,有力支撑了学习型社区建设。专家们由衷赞叹,“功能如此多元、资源如此丰富的图书馆向所有人免费开放,这本身就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最佳诠释。”。 常州自2001年起便率先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并于2016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是全国首批入选城市中唯一地级市。近年来,常州从服务全民、覆盖全域、保障全面等维度系统推进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常州模式”,公共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正是其建设成果的精彩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