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万件赝品交学费后四川商人成藏家(3)

时间:2013-11-20 10:30来源:未知 作者:杨逸
屡败屡战终启汉陶堂奥之门 低调、奢华、有内涵,用以形容汉代陶瓷,大概不过不失。称之为低调,与受到广泛青睐的青花瓷相比,汉代陶瓷基本还是养
 
 
  屡败屡战终启汉陶堂奥之门
 
  “低调、奢华、有内涵”,用以形容汉代陶瓷,大概不过不失。称之为“低调”,与受到广泛青睐的青花瓷相比,汉代陶瓷基本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过去发现出土文物,人们只是将金器、玉器、青铜器当成宝贝,出土陶瓷根本不在统计之列。”蒲重良表示,
 
  由于人们对汉代陶瓷缺乏认识,因此很多地方都缺乏保护,以致中原的汉代陶瓷大量外流。馆里展出的不少文物,就是从广州、香港乃至海外的古玩市场重新收集回来的。“现在这些东西多少钱都买不到,因为市场上都已经没有了。”在蒲重良的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庆幸。
 
  说起收藏,这些陶瓷主人的个性与汉陶的“低调”品格也有几分相似。蒲重良是来自四川的实业家,原本从事的工作与地下文物可谓“八竿子打不着”。出于单纯的爱好,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历代陶瓷。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早年的收藏经历却“交足了学费”。
 
  “这些瓷器我越买越感到纳闷,心想这些古董怎么会有这么多?收到的唐三彩都能组成一列马队。”怀着几分不安,蒲重良请来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进行检测,专家意见成了“晴天霹雳”:数百件收藏几乎全是赝品,仅存的真品也价值不高。
 
  敢于承认错误的过程诚然是痛苦的,但蒲重良愿意以“壮士断臂”的精神重新开始。他“潜伏”到景德镇、神垢镇、洛阳等赝品集中地,出神入化的高仿技术让他震惊不已。此后,他又向各地博物馆的鉴定大师学艺,到清华大学深造古陶瓷鉴定,还考取了国家一级鉴定师。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今,蒲重良俨然成了一位行家,还在2011年编写了国内首本关于汉代陶瓷鉴赏类的专著《汉代陶瓷鉴赏》,希望以此提高人们对陶瓷的系统知识,为文化研究带来全新认识。
 
  对于陶瓷博物馆的馆藏,蒲重良更是自信满满。在开馆之前,便已放出告示:如果行家“踢馆”发现一件假货,将能获得5万奖金。事实上,为了给这400多件展品进行评级,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深圳市文物考古所多位专家进行了超过7个小时的仔细评鉴,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难逃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其中,一件绿釉鼠生肖立俑就引起了专家们的质疑。由于立俑的体型过于肥大,在过去的汉陶里没有发现类似造型风格。尽管在工艺上看不出瑕疵,出于谨慎起见,生肖俑最终还是未能通过定级,也没有进行展出。
 
  为了提高藏家的水平,博物馆将来还考虑开设鉴定培训班,甚至开辟展位,将蒲重良曾经买回来的上万件假古董分批展出。“将这些展品放在这里,就是让他们少交学费,通过实物比较,更有助于他们分辨真伪。”蒲重良总结道。(文/杨逸)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