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化斗彩海象纹天字罐在观复博物馆首次被展出。
明初人物纹消失六十年
在探究瓷器的过程中,马未都有不少新发现。如元代瓷器盛行的人物纹,在明初将近60年的时间里消失了,直到宣德年间才再度出现人物纹。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几乎是被世人一直忽略的问题。马未都开始了自己的探寻:为何在朱元璋拿下江山后瓷器上反而没人物纹了。
马未都指出,元朝末年元青花上表现了较多的谋略题材,追韩信、鬼谷子下山、三顾茅庐等,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急需这样的智慧。但等朱元璋拿下江山后,则下了政令。类似洪武二年,朝廷就颁布法令,禁止优人应试,“当时管理舆论很严,导致那时都不准演戏。而反映到瓷器烧造上,工艺师们为了避嫌,不画人物。因为画人物肯定出事,画花鸟、画草则问题不大。”
此外,马未都还留意到,宣德朝人物纹的题材有庭园仕女、仙女、婴戏等,“有趣的是,宣德瓷器上的人物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可查的资料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总共只有3件瓷器画了男性。”马未都猜测人物纹对女性题材的青睐,可能是宣德皇帝好色的一个佐证,但也未可知。
马未都指出,观复博物馆此次展出的一件清康熙青花盘,是罕见的基督教题材瓷器,画面绘制的则是《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受洗的情节,大英博物馆藏有同类作品。
■ 龙纹案例
宋龙务实元龙凶猛
瓷器纹饰中隐藏着诸多社会含义,读懂中国陶瓷史,也就读懂中国工艺品史,也就读懂中华文明史。
马未都指出,在陶瓷文明的进程中,龙一直伴随而生。历朝历代的龙都肩负着理想的使命,发出了体现时代个性的声音。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