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收藏是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情,我身边许多朋友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对古玩市场里面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凭自己的能力去鉴定一些年代久远,或者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今天我们玩的东西,都不分南方北方,只要看到陶瓷有意思,器型比较少,花纹很少见,有历史价值,我们就会收藏起来。经过二十年的积累,我也收藏到了一些东西,我又喜欢研究自己收藏的东西,有所心会就编成书,通过书,又能认识很多朋友,这都是收藏的乐趣” 余乃刚所说的这个因为爱好而渐渐形成的朋友圈,其实已经成为广东省古陶瓷民间收藏与研究的重要组织——“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自2001年创会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地开展古陶瓷培训讲座活动,举办大型展览、对外交流学习活动,为中山培养了一批热爱古陶瓷研究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在高古瓷器的收藏上,我们和故宫处于同一起跑线” 近日,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向来就是瓷杂类收藏大热门的明清彩瓷又一次成为市场话题。而余乃刚却认为,高古瓷器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玩收藏不能单纯奔着利益去,你要是完全把利益作为首要考虑,你的心态就会偏差,急功近利,你就容易吃亏上当。今天你有机会去研究这个文物,你要了解它背后的意义,它的文化价值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件器物,能够把历史的投影放到今天,这才是玩收藏的正道。”余乃刚说,中国民间收藏有很多年的历史,“我们老师的老师是民国时候的人,他们那时已经把明清高档的东西收藏起来了,换句话来说,我们今天去搞收藏,你收明清的东西是不可能超过故宫的那个质量。但是,高古器物就不一样了。高古级的东西故宫也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和故宫在同一起跑线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余乃刚告诉我们,高古器物在明清时候出土量并不多,是从清末民国初期开始,才陆续进行考古发掘,而历史上高古器物最集中大量出土的时间,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到当下的这三十年。 他说:“解放后城市基础建设和大工程建设,例如三峡工程的时候,出土了大量的高古瓷器。所谓在高古瓷器的收藏上,我们和故宫处于同一起跑线,是说高古瓷在这三十年才大量的出现,以前没有,所以一些专家也会看走眼。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我刚好去过北京,对高古瓷在北方出土的情况有所了解,对高古瓷也比较喜欢。现在玩高古陶瓷的人少,高古陶瓷的价格不高,在这段时间,能花不多的钱,买上档次的高古,还可以挑选。有些人误以为收藏属于富人阶层,其实不是的,古陶瓷其实也不贵,其中不是最高档的那些,不用很多钱,就可以买到。玩古陶瓷,几百块到几十万都有,这种情况,我觉得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去买明清的东西,花很多的钱,很难买到好的东西。” 高古瓷美在雅正 在收藏中,有不少人觉得彩瓷富丽喜庆,而高古陶瓷看起来很朴拙,不够漂亮。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高古陶瓷进行审美呢? 谈到这个话题,余乃刚心情有些沉重:“从清代到现在,我们的审美观慢慢变得俗气了,不像以前文人那样喜欢朴素优雅的东西。我们喜欢花俏的东西,但古人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人留给我们的文物,就能见得到。古代出土的器物,形状是单一的,颜色也比较统一,比如影青,那时候不是说没有能力做两种颜色,只是他们追求淡雅。再说高古,为什么战国的东西出来我们觉得那么好看,就是因为西周战国时候还没有礼崩乐坏,当时做一件东西出来,就是器以藏礼,所以虽然当时设备和工艺都很简陋原始,但是今天还是觉得很好看。” 器形之美,美在雅正,美在符合每个时代的规范。今天我们为器物断代,器形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余乃刚担心的是,今天我们的陶瓷创作对器形完全失去了要求,“五百年后鉴定现在做的碗,会让那些人比较头疼。”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