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斋藏有一本2000年由常州红梅公园管理处编写的《红梅公园》小册子,书于前几年在迎春步行街旧书摊上买到,连同彩图,不过130页,虽然只是小册子的规模,可我一直目之为当代地方志,因红梅公园21世纪中后期的大规模改造,很多景物已有变迁,翻阅这本已有12年历史的旧书,心中不由感慨造化之伟力。
认定它为地方志,有几个理由,一是其跋文中提到,编写人员花近半年时间,收集了各种有关的文献和口碑资料,尤其是参考了《常州市志》、《常州城市建设志》、《毗陵散笔》、《武进指南》、《常州古今》、《武阳合志》以及市园林局编史修志办公室编纂的红梅公园等书刊和资料,再次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加工;二是特别收录现存公园中一些价值较高的碑文,如明代孙慎行《文昌大帝忠孝化书记》、唐鹤徵《太平讲寺重修之碑》、清代《重建红梅阁碑记》、《重建红梅阁施田碑记》等,这些碑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三是本书是红梅公园建园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书籍。
常州历代的“小志”并不多,与常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并不相称,所谓小志,就是除地方的府县志外的古代乡镇志、山水志、寺庙志等等,笔者了解到,苏州、杭州,甚至无锡的小志数量多、质量高,比如苏州有“吴中小志丛刊”,就是对近代以前苏州小志的汇总,无锡最近出了《无锡文库》,其中就保留了《慧山记》等大量小志。常州似乎只有《芙蓉湖修堤录》、《天宁寺志》、《黄天荡修堤录》等少数小志,而《黄天荡修堤录》的持有者并不肯公开此书,其实在文革以前,这种小志并非难觅,只是经过秦火,烧了一大批,剩下的才算弥足珍贵。
红梅公园的前身是天宁寺的林园,本身就有一定历史,在常州城市建设过程中,或是移建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于此,如袈裟塔、关帝庙大殿(状元楼)和一些古树名木等;或是建造一批又纪念价值的建筑,如屠一道根艺馆、梦笔轩、知音舫等等,园内集中了大量的风物,要编辑《红梅公园》一书,不是将其做成经典介绍,也不是光讲述风物传说,作为一本小志,《红梅公园》体量虽小,却具备了方志的一些基本条件,如记载其沿革、存真求实、横分纵述等,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对公园建园后如何建设,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但此书的亮点在于对人文景观、园艺风光、动物世界、服务设施、休闲娱乐、重要题刻、亭廊桥榭等,特别是人文景观与重要题刻,让我们得以了解红梅公园的前世今生。
此书为内部刊物,在公园零售,收取成本费。如今公园改造好已有数年,而此书在坊间不易见得。特别是园内一些景点已有重大变动,如状元楼被拆,听松楼由过去的饭店变身为听松楼大酒店,情侣休闲屋、红土农庄烧烤园等已不见踪影,被更新的业态所取代,而这本《红梅公园》的文献价值则日益体现。(文/ 张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