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藏品等您推荐 在文化产业大繁荣的背景之下,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些藏品看似“冷门”,却不乏玩家的钟爱,更有甚者身价突破千万甚至上亿元,引发游资的追捧。您的身边,还有哪些藏家在默默无闻地做收藏?他(她)们的藏品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您对见报的藏品有何看法?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荐他人的藏品,也欢迎藏家主动联系我们,向市民展示您的精彩藏品。您可拨打电话13573272035或将藏品照片发送到邮箱bandaolst@126.com 联系我们,“藏在青岛”系列报道期待您的参与。 ■寻宝 淘宝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如此冷门的一个收藏门类,要想形成规模可不容易。“所有藏品都是一件一件攒起来的,西安、济南、青州、天津、北京、香港……只要是有古玩市场的城市,我都会在节假日或旅游期间赶去淘宝。”李全华说,有一次去北京,她在古玩城发现一个写有“日进斗金”字样的瓷皂盒,但老板称这种皂盒太稀少,而且铭语吉祥,给多少钱也不卖。“受这个影响,我才坚定了信心收藏那些带有吉祥字样的瓷皂盒,到现在已经收集了数百个。”李全华说。 20多年的收藏经历,让李全华在国内收藏界“小有名气”。一位龙口的古玩店老板,看到李全华这么热衷于收藏瓷皂盒,把自己积年收藏的300多个瓷皂盒拱手相赠,分文未取;一位郑州的朋友,就是因为偶尔到李全华的家里看到了她的收藏,立誓要帮她。这位朋友先是做足了有关瓷皂盒的功课,研究其价值、产地、寓意等,而后用大半年的时间走访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主要城市,搜集到一百多个精品瓷皂盒,送给了李全华。其中有一个纪念辛亥革命的瓷皂盒,非常有历史意义。 在济南英雄山古玩城,偶遇的一位老农民听说她的事迹,主动提出要从老家搜集瓷皂盒给李全华。“我们互留联系方式后,七八个月再没有互通音讯,不料有一天突然接到这位农民的电话,他已经带着一大包瓷皂盒在青岛火车站了。”李全华说,尽管这一大包瓷皂盒大部分是残次品,但她还是挑出了七八件精品,老人的心意更令人感动。20多年间,这些藏友赠送的藏品,都成了她收藏中的极品。(文/佚名) ■心愿 要为瓷皂盒建博物馆 李全华毕业于戏曲学校,曾任职音乐教师,更写得一手好书法,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青岛书法家协会会员。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全华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少外地的藏友在市场上发现了新东西,都联系我过去看货。”李全华说,接下来这段时间,她又得去国内的多个城市“淘宝”了 。 “我的目标是将民间五彩纷呈的瓷皂盒搜集起来,建立一个瓷皂盒博物馆 ,借此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做点自己该做的事。”李全华表示,她所有的藏品一件都不会卖。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