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是以金、银、铜、锡、木、竹、皮革甚至陶底作胎,以朱砂漆髹刷多层,每层都要自然风干到七成左右,再在漆层上绘出图案纹饰,用刻刀通过刺、铲、 钩等手法刻成浮雕,彻底干燥后再行打磨,是为成器。
宋元时剔红漆层较少,大约10层左右。明清两朝至少髹漆36层,多者百层。清代的雍乾两朝,剔红的制作分工进一步细化,“髹工上漆,画工行纹,牙工用刀”。明代和清代剔红的最大区别是打磨,明朝剔红完工后等髹漆彻底干透,然后用野生锉草精心打磨出光泽;随着刀具的进步和审美品位的发展,清朝剔红则一 步到位,不再打磨,全靠刀工的圆润起转剔出花纹样式。
价值尚处洼地
适合长线投资
现在看来雕漆珍品大都珍藏在博物馆内,流传在民间的很少。而流传到民间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当年从皇家流散出来的很少一部分,另一个是地方能够制作的。
业内专家表示,漆器一直属于高级艺术领域,而雕漆又是漆器中的佼佼者,其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很高,一般老百姓很难接触到,更不用说珍品了。目前雕漆收藏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是雕漆市场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二是懂漆器的专业人士少。雕漆的管理和保存难度很大,尤其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干燥容易裂,太湿了又容易长毛,入行的门槛相对较高。
国内市场与日本和欧美市场相比,对雕漆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还不足,拍卖价格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会慢慢影响到国内市场,长远看,雕漆的投资价值会比较高。从年代上看,宋元明清时期的漆器前景更好;从工艺上看,像雕漆这样做工精细的漆器将受到更多的追捧。清代雕漆以走宫廷路线的最具投资潜力,像雍正、乾隆时期造办处造的龙纹、花鸟纹、人物图案的雕漆、书房用品等。另外,专家指出,漆器收藏很“认人”,名家制作的漆器更有投资潜力。
专家认为,时间较近的漆器,如果做工精湛、保存完好,尤其是名家制作的,也能卖出好价钱。
收藏谨防
赝品鱼目混珠
动刀的漆器是中国漆器中独特的一支,非常有特点,成本极高。这类漆器,包括剔犀、剔红、款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观赏大于实用。观赏是第一位,实用是第二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剔红的盘子,里头是不容易装东西的,装块毛巾问题不大,如果装上带芝麻的小点心,芝麻全得掉缝里去,吃都吃不着,在生活中使用不便,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所以这类漆器,过去主要为皇宫贵族所使用。
剔红因为工艺复杂,价值不菲,深受藏家喜爱,所以历史上就有不少作伪的手段。其中最有名的即是堆红,顾名思义,就是拿灰一点一点堆出图案,再刷上一遍红漆,日本人称之为堆朱。由于堆红在工艺上偷手,过程简单,成本降低,价格就比较低廉;此外,日本人还发明了另一种造假的方法,连堆灰都不堆了,直接用木头雕,雕完就刷一层红漆,猛一看也差不多,名曰“镰仓雕”,非常廉价。这两种产品都称不上是艺术品,但因为从外表上看较为接近,还是常使初入行者打眼,是收藏剔红必须要警惕的陷阱。同时,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铸模压制出来的树脂商品,实为化工塑胶,也对外冒称“雕漆”,这类商品完全没有收藏价值。(文/马嘉会)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