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常州市徐氏竹刻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及“徐氏竹刻作品展”在翠竹环绕、别样风情的溧阳横涧深溪岕村古松山庄举行。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徐氏竹刻第二代传人徐秉言(图①),市书协会员、徐氏竹刻第二代传人徐秉元,武进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徐氏竹刻第三代传人徐枫,市工艺美术大师、徐氏竹刻第三代传人沈华强,徐氏竹刻第四代传人邹建华、芮强,以及溧阳市文广体副局长史伟光、我市工美爱好者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图⑥)。 留青竹刻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氏竹刻创始人徐素白的作品被我国以及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②)等永久收藏。第二代传人徐秉言多次携留青竹刻和红木浅刻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法国巴黎艺术展”、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办的“第26届国际艺术展览会”等,他亲自演示雕刻技艺,并进行中国竹木雕刻艺术的专题讲座,为竹刻艺术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中国竹刻艺术魅力作出了贡献。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施艺的材料相当重要,就像紫砂壶离不开紫砂泥,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在溧阳大竹海建起这么一个基地,有了竹刻表现的载体,竹刻传人就能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创作出更精更美的艺术作品。徐氏竹刻第三代传人则表示,如同竹子的虚心正直,他们愿尽己所能让“星星之火”点亮百姓生活、带动百姓的艺术快乐。作为传承人,他们有责任将竹刻艺术推遍每个角落。 同时举办的“徐氏竹刻作品展”上展出了一件国宝级作品——海派小写意大家江寒汀先生画、徐素白先生刻的《小鸡海棠》笔筒(图④图⑤)。徐素白先生运刀如笔,在薄薄的竹皮上,一片小小的花瓣也能分出多个层次,花朵透明,给人以滋润的视觉感受。小鸡绒毛则充满细密的质感,整幅作品虚实相间、生动自然,不仅刻出了文人画的情趣,而且以自创的技法刻出了文人画的妙处,丰富了竹刻的艺术韵味,诚如古人所云:“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有笔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徐素白先生不愧是在中国竹刻艺术史上能“留青”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家。徐枫还向来宾讲述了这件作品的取材故事。他说,这件作品诞生已有60多年了,当时交通不便,取材困难,这个笔筒的用竹是爷爷从竹器店买来的一根撑船的竹篙上截下来的。还有一件竹制茶叶罐今天虽未来参展,但号称“五绝”,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被专家一致评为国宝,它由书画大家江寒汀作画、原上海书画院院长唐云题字、徐素白刻竹、原上海“双钱牌”橡胶厂老板车象牙箍、扬州漆雕大师雕罐盖(图③)。目前徐素白作品已被禁止携带出国。 徐秉言和静泊山庄原老总桂金福还一起回忆起当年他们在南山竹海觅“竹王”的经历。桂金福说:徐先生爱这里的竹子,我作为竹海人感到光荣。徐先生说这里的竹子质量好,肉头厚,就是尺寸太小,问我能不能寻到大竹子。我把平桥、横涧跑遍了,进山12趟,行程超万里,终于访到了3棵竹王。当时市里有规定,要分管副市长签字才能砍伐,我就去找领导,徐先生名气大,又是为了制作精美工艺作品,市里同意了。等我拿着领导签字来到主人家,主人正在吃午饭,他说:不好卖,舍不得。这竹王等于我的老祖宗,在我手里不能卖的。我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在你手里不好卖,但终究还是要卖的,如果卖了去做碗橱凳子,价值太低,辜负了这竹王了。我们的这位竹刻大师,能让它变成艺术品,将来可以进博物馆传世。主人欣然点头。徐先生特地带了香烛红布来,先行祭祀后才砍伐。徐秉言接着说,也奇怪,一共3棵竹子,1王2后,只有竹王胸径达到18公分。我打算用它雕刻《孔雀》《钟馗》等多件作品。 山中宁静,不觉日长,古松山庄坐落在溧阳市的最南端深溪岕村,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南山竹海的西侧,因该村半山腰有10多株古松而得名。常州市徐氏竹刻教育培训基地成立于此,这里还将成为艺术宝地。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