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漫话“拳石”

时间:2016-08-16 09:32来源:未知 作者:徐进
古代文人为体形不大的小石头专门觅了个雅称,叫“拳石”。“拳”在此处便不再是名词,而成了量词。

     

 

       古代文人为体形不大的小石头专门觅了个雅称,叫“拳石”。“拳”在此处便不再是名词,而成了量词。现代汉语的浩瀚海洋里是找不出“拳石”这样的用法的,可见古人把小巧之“拳石”放到了一个多么高的位置。读古代文章,读着读着,就会有作为量词的“拳”跳出来。如“五岳一拳”、“百仞一拳”、“石二拳”等等。我猜这“拳石”二字是南方人创造的。因为南方人骨子里偏着、爱着“细”或“小”。一查,确如是。明代林有麟,华亭人,华亭属今日上海。林有麟这个南方人不仅创造了“拳石”二字,还藏有祖上遗石两块,且均为“拳石”。

      与北方比起来,南方的爱石者似乎更善于收藏小巧之“拳石”。徐宝的小巧之石《蛙》,身长才四厘米多一点。当年从内蒙阿拉善一大汉手中购买时,大汉要一百元,徐宝给了他二百元。回来在藏友圈一露脸,立刻就勾住了藏家丁顺兴的眼。这丁顺兴是个极有灵气的藏家,他曾以高于原价四五十倍的价钱,收购了一块人见人爱、小巧精美的《笔架山》。又以同样的眼力与魄力,高价购得掌中小巧之石《白菜》。一时间,在奇石收藏界众人刮目。这回,他又盯上了徐宝的《蛙》,欲以更为离奇、高于所购价五百倍的价格夺爱,却被徐宝坚拒之。高于所购价五百倍就是十万元,这单骇然大利之买卖竟然做不成,令许多人大惑不解。而此类让人费解的事绝非个案,集名石与美石一身的《灵璧小峰》,石二拳,从灵璧县千里迢迢来常定居后,安徽藏界大为震惊,连呼“归去来兮”。蚌埠藏家三番五次捎以口信,愿以三十万元回购。而沪上大名鼎鼎的藏家周易杉则愿以大几十万的更高价收藏之。然而,徐宝依然不把这大买卖当回事。两单买卖均告落空。其深层原因在于,买卖两头都是南方人。南方人爱“拳石”或甚于北方,所以,徐宝能从他人手中购得,他人却难从徐宝手里夺爱。

      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北南两地对石头的喜好怎会有大小之别呢?用人文地理观解释较为妥帖,这叫地殊人异——北域开阔,云水浩荡;吴越绮丽,精致小巧。千百年来,这种人文地理的差别,造就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北南两种类型的人。仁者乐山,是讲仁厚者喜欢崇山峻岭——厚重而不移。智者乐水,是说智慧者喜欢河流溪水——变动而不居。崇山峻岭、荒漠平原就是造就北方人仁厚性格的环境。河流湖泊、沟塘溪水就是造就南方人智慧特质的环境。北方人心胸浩荡,善于从政;南方人思维细密善于从文。自古北方出政治家,南方出诗人、画家、文学家,大概都出自此理。

      思维细密而又精致的南方人,爱小巧的“拳石”便不难理解了。其“袍袖所积”均为雅石——能入得袖口之石,必是小石。

      心胸豁达而粗放的北方人,崇尚高大,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主张“石大为贵”也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北方的从政者即使当了皇帝,也有爱“拳石”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至爱便是一尊“广不盈尺”的《小研山》。在南唐江山易手之际,李后主叹息的竟是“国破石头在”。表面上看,“拳石”为政治家所爱是个例外,实际上不是。李煜虽为皇帝,却工书善画、洞晓音律、精于诗文、酷好奇石。与其说他是政治家,不如说他是个艺术家。事实上,他也确是个政治上的庸才,艺术上的奇才。要不然南唐怎么会在他手里被敌所破,要不然他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会千百年来一直被万人传唱。所以,这个文人皇帝爱上“拳石”也就不奇怪了。

       精致小巧的南方人,对小巧“拳石”之爱是深入骨髓的。这种爱已不仅仅体现在“承”(对古典“拳石”的继承)上,也不仅仅体现在“藏”(对拳石的收藏)上,更体现在“创”上。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赏石家们,用独特的视角创造了“小品组合”,把“拳石”的艺术性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使“拳石”的赏鉴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拳石”可亲可近。小巧可置掌中把玩的“拳石”更是可玩、可藏。但“拳石”并非越小越好。雨花石图案之美几无石能敌,却因个头太小,终不能成为主流雅石。“拳石”若小如雀蛋,那只能算作石子。很难想象,“石子”会有大众市场。即便它能像微型雕刻艺术一样成为微奇石,即使有人认可并喜爱,那也断不会有大于雨花石的前景。“石大为贵”,这对于雀蛋那样大的“石子”来说,无疑是至理名言。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