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奇石岂非艺术品

时间:2016-10-18 10:43来源:未知 作者:徐 进
忽然地,就有人站出来愤愤地扯上这样一句:奇石不是艺术品。这一扯,便把平常的事情扯得错综复杂起来,便把单纯的奇石扯进了问题堆。

 

      忽然地,就有人站出来愤愤地扯上这样一句:奇石不是艺术品。这一扯,便把平常的事情扯得错综复杂起来,便把单纯的奇石扯进了问题堆。

      奇石是不是艺术品,先看一看历史上米芾的态度。当年米芾任无为知军时,见府内“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米芾拜石,因何而拜?定有原因。或因山岳情结而拜,或因奇石之美而拜。若是山岳情结驱其拜石,那见石跪拜便是,该不会对所拜之石有所挑剔。但事实是,米芾挑剔着呢,并不是见石就拜的,而是见石“颇奇”才拜。不奇特、无美感的石头不拜。由此可见,米芾拜石不是因为山岳情结,而是因为奇石之美。米芾是个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的大名家,能让此等大家看重,并“具袍笏拜之”,可见奇石蕴含的艺术美力量何等之大。米芾拜石,实际是拜艺术,是对奇石艺术品格的崇拜。米芾的“瘦”、“皱”、“漏”、“透”、四字相石法,就是为奇石抽象出来的艺术鉴赏要素。显而易见,米芾视奇石为艺术品的态度是不容置疑的。

      历史上不仅仅只有米芾视奇石为艺术品,大文豪苏东坡,以及他之前的陶渊明、柳宗元、杜甫、白居易等无一例外视奇石为艺术品,并赋予奇石以艺术灵魂。

      一口气搬出历史上众多重量级的名家,不是为了封人家的嘴。以简单枚举法来证明奇石的艺术品身份也难以服众。奇石是不是艺术品,看来还得尊重 “艺术品”本身的态度。“艺术品”用这样两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物、现成品。二,经过审美加工,自然物、现成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哇塞,才对照这第一条,似乎就出了问题。石头非是人工制品,正是自然物、现成品。不过莫急,这里先理清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就是石头与奇石的区别。石头是自然物、现成品毫无疑问,但奇石却不是。新异、特殊、罕见的才称奇。而这新异、特殊、罕见正是艺术的个性。奇石的这种艺术个性正是米芾拜石的原因。接下来,再聚焦一下“艺术品”第二条,“经过审美加工,自然物、现成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我们说,从石头到奇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美加工过程——它完成了作为自然物、现成品的石头到作为艺术品的奇石的伟大跨越。进一步说清这个道理,我想借用“漂木说”,这个美术界人所共知的观点。“漂木说”观点也代表着美国著名美学家布洛克对艺术品的态度。

      布洛克在《美学新解》中对艺术品这样论述:“一截躺在岸边无人过问的漂木,虽然具有某种吸引力,我们能否称之为艺术品呢?当然不能。但是,当有人路过它时,把它竖立在地上,周围用石头支起来,人们会不会称之为一件艺术品呢?人们肯定比上一种情况较倾向于它是一件艺术品。当然,这只是一种瞬间的想法,到最后,也许我们仍然会否定它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有人把这块漂木带回家,把它钉在墙上显眼的地方,周围用几个小灯泡把它照亮,多数人都会承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件艺术品。进一步说来,假如有人把这块漂木放到大都会博物馆的“发现的艺术”展厅中展出,这时它便不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成为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漂木仍是漂木,只是被数次搬移,那个曾经的自然物、现成品便一举成为了艺术品。至此,问题已经很清楚。现在,我们把漂木换成奇石,道理是一样的,奇石也会理所当然、毫无争议地成为艺术品。而使漂木从自然物到艺术品实现跃升的,是神奇的“搬移”;让奇石从现成品到艺术品完成蝶变的,是艺术的光环。那神奇的“搬移”就是审美加工;那艺术的光环正是艺术创造。现在再回过去听听“奇石不是艺术品”那句话,就会觉得非常可笑。

      好好的作为艺术品的奇石,怎就忽然地被人扯进问题堆了呢?恐怕问题出在艺术品的“入籍”条件上。凡入“艺术品籍”者,必须符合这样二条:一,艺术家创造的;二,用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感情的。石头是有钱、有闲的人玩的东西。在古代,老百姓既无钱又无闲,只会玩命糊口,不会去玩石头。玩石人全都是达官显贵、名家大师。这达官贵人、名家大师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抑或他们本身就是艺术家。所以在古代,奇石在艺术品“入籍”条件上,不会有丝毫问题。 而如今,情况有些两样,大多数老百姓是有点钱且有点闲的。在有点钱而闲来无事的情况下,也就附庸一把风雅,也就赏玩起石头来。艺术品在中国,几千年来就没有百姓的事。现如今,百姓们竟与艺术品有了瓜葛,这就让某些人蹙起了眉头。老百姓不是艺术家,老百姓所玩之石再怎么奇,再怎么美,也不是“艺术家创造的”,更说不上是“用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感情的”。所以,老百姓玩石,没有一条符合艺术品“入籍”的条件。于是,“奇石不是艺术品”的声音就出现了。当今的玩石主体确实是平民百姓,名家大师像贾平凹这般爱石的,真没几个。冯骥才在天津的博物馆、艺术馆有好几个,仅见藏石两块,且形貌一般……假如玩石主体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名家大师;假如玩石主体不是无足轻重的大众,而是权力在握的贵族。请问,那还会有人发出“奇石不是艺术品”的声音吗?

      原来,“奇石不是艺术品”这句话,它的根子竟是对平民百姓的鄙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