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一封孟河医派传人信札见证武进“吃讲茶”历史

时间:2017-09-25 09:16来源:未知 作者:余忠良 张军
近期,一封孟河医派传人信札在我区民间发现,这封信见证了武进解放初“吃讲茶”的历史。

     近期,一封孟河医派传人信札在我区民间发现,这封信见证了武进解放初“吃讲茶”的历史。

    “吃讲茶”,即吃茶、讲理、调解,是对簿“私堂”,与“见官”打官司不同,这是长期留存于民间的一种调解方式。“吃讲茶” 用民间调解的方法解决民事纠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国处理民事纠纷的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经验。过去主要通过城乡的民间自治机构或当地有名望的“大先生”进行调解和评判,如今这种方式已转换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这封信有12页,共4500字左右,用毛笔书写,全文为行书,字迹潇洒,是当地著名医生包焕英于1950年12月寄给在南京工作的儿子的。内容为包焕英向儿子通报其参与调解侄辈间房屋买卖纠纷,被侄辈误解为想夺取房产的事情,后经多次在当地的高码头“吃讲茶”,消除误会,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包焕英(1898-1959),横山桥老街人,是常武地区首个中共支部——横山桥支部首任书记包焕赓的族人,在《横山桥镇志》中有介绍,肯定其为“孟河医派传人,师从无锡邓星伯,新中国成立初期横山桥联合诊所创办人之一”。记者查询到,邓星伯出身中医世家,27岁又在当时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武进孟河医派代表人物马培之处学医,早年曾是北京御医,清末民初返常,后定居无锡。

     包焕英在邓家潜心学习医术,期满回到家乡,在高码头悬壶济世。他一面临床施诊,一面在师兄杨博良处进修,终成当地名医。抗战前后,横山桥镇上有关单位年年借包家祠堂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夏季义务施诊所”,周边医生纷纷义务参加,包焕英早出晚归,无一日间歇。

     高码头是横山桥包氏民宅,坐落于三山港畔,与横山桥这座石拱桥为邻,高码头有市楼二间、厅楼三间、厢楼一栋和水阁一幢。它前门沿街,后门泊水,被视为古镇老街的标志性建筑,2015年拆除。这里曾是横山桥镇上唯一的二层茶楼,演绎了多少可圈可点的故事。

     “高码头本身就是茶楼,茶馆店开设于楼上,而书信中多次‘吃讲茶’的地方就是高码头。”横山桥文化老人、包焕英的外甥章公台说,根据这封信可知,当时参与调解的有镇村长、农协会长、家族长辈、族人、街上知名人士共近40人,仅最后一次“吃讲茶”,就有36名中间人,他们每人得到了6000元的茶资(相当于1953年币制改革后的6角钱)。

     “‘吃讲茶’这种民间习俗,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还存在于武进民间,这封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是横山桥当地罕见的民间史料,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章公台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