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出的132件入选作品中,有23件来自深圳,其中2件获评优秀作品,9件出自大芬画家之手,绝大部分是对“实干兴邦”的礼赞和对“深圳十大观念”的解读。如陈向兵的《我们和世界没有距离》、薛扬的《来了都是深圳人,来了就是志愿者》、蒋庆北的《新视野》、门简成的《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音乐厅前)》、史飞的《时间就是金钱》等。画展中展出的作品,其内容或是具象写实,以小见大;或是抽象写意,见微知著,使不具形体的观念以色彩与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深圳十大观念”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关注社会现实、勇于创新的特点。大芬油画村的成功,来自对“实干兴邦”的追求和笃行,其本身就是“十大观念”的缩影,此次油画展则为深圳观念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是大芬油画村深圳能量的一次完美释放。
大芬油画村的原创“中国梦”
刘大为在油画展开幕式上指出,未来大芬油画村的发展,既要鼓励原创,也不能放弃产业。原创是大芬油画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产业是大芬油画村的发展基础。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模仿大芬油画村的发展模式,这是大芬油画村影响力的体现,也是大芬油画村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举办全国中青年油画展,还只是大芬油画村转型发展路上的一个起点,希望能保持这个展览的延续性,中国美术家协会将给予全力支持,继续把它做大做强,力争办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展览。
王京生在画展开幕式上说:“有了这样一个常设的全国性项目,大芬油画村这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品牌必将更加响亮,对推进深圳文化建设、树立深圳文化形象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从1989年8月香港画商黄江到大芬油画村从事油画生产,到1998年大芬油画村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到2000年以后大芬油画村发展被纳入当地区委、区政府规划,大芬产品亮相广交会,大芬油画村成为深圳国际文博会第一家分会场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大芬油画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深圳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
一路走来,数十年风雨历程,大芬油画村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和使命,未曾止步,始终朝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最高殿堂奋力前行。大芬油画村从无到有,经历的是市场经济的洗礼;从发展到壮大,经历的是对文化艺术生态的平衡把握;而从壮大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经历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正是大芬油画村正在探索的发展之路。
今天的市场、产业都已经很成熟,如何在文化艺术行业内立稳足跟,同时做到有品牌、有特色、有创新是大芬油画村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助推大芬油画村转型升级的阶段,大芬油画村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2005年,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成立,大芬油画村的规划引导、服务管理、宣传推介、接待交流等得到保障;2007年,大芬油画村美术馆、大芬油画村公共租赁住房建成,大芬油画村发展的平台得以拓宽,大芬油画村开始鼓励原创、引导原创、为原创提供平台;2010年,大芬国际油画博览交易会诞生,大芬油画村成功转型成为文博会分会场举办专业展的开创者,并助力大芬文化产业迅猛发展;2012年,全国中青年油画展落户大芬油画村,为大芬油画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2013年,大芬油画村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了大芬美术工作者入户、社保、版权保护三大难题。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芬油画村的梦想是为文化强国之路添砖加瓦,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为全国油画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探索。大芬油画村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交易平台,而是一艘带动我国油画产业发展的文化航母。
梦想让一座城市飞翔,我们期待未来的大芬发展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的油画创作、展销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交易中心,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先锋示范区。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