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德华蒙克《呐喊》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西方油画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轻纱,就像油画本身给人的感觉,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画的内容,又似乎看不清画背后的投资价值。这是一块儿诱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 两年前的今天,2012年5月3日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拍出了1.19亿美元的天价。令人瞠目结舌的不仅是这幅作品最后的成交价远高于预估的8000万美元,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刷新油画拍卖记录的竟是这样一张丑陋扭曲的脸。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西方油画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轻纱,就像油画本身给人的感觉,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画的内容,又似乎看不清画背后的投资价值。这是一块儿诱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当你决定掏出荷包购买一幅西方油画时,也许只是因为纯粹的喜欢,也许是因为它背后潜藏的投资价值。 当然,二者兼有的情况也很多。如果将西方油画当做一种投资方式,那么油画就从单纯的审美对象,演变为一门“科学”——需要了解,需要研究,有时还颇有风险。 中国投资者初尝蛋糕的滋味 艺术品市场跟奢侈品有相似之处,有自己的取向、潮流和品味,有自己的变化。从翠玉字画,到紫檀沉香,再到琥珀珠宝,这些年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宠儿也是年年换新。而从2000年前后开始,中国投资者开始大举进入西方艺术品市场。 JP摩根公司2013年发布的艺术品投资的报告中,美国依然是艺术品的第一大买家,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和英国分列二三位。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国实现了“超英赶美”。除了长期持有可能带来的增值以外,报告指出,中产阶层、中上产阶层的财富增加成为艺术品投资增长的最大社会动因。和拍回“猴首”等国宝的买家不同,投资移民的海外华人、以及因留学工作成长起来的华人成为西方油画的购买主力。 分析师认为,更开放的心态,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以及更为敏感的投资嗅觉和更容易实现的投资方式让华裔面庞在油画拍卖会上变得醒目。 看着好吃的蛋糕不一定容易消化 艺术品的保值和升值是以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依据的,这一周期也许是十年,也许更长。西方油画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油画投资,在你想要兑现时候都是赚钱的。 油画准确的市价很难估量。2003年时一幅由英国画家托马斯·西德尼·库珀所画的田园大景观图可以卖到5万美元左右,而今天一半的价格就能拿下。市场对田园大景观的兴趣似乎没有十年前那么浓烈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在2007年前后经历了收藏中罕见的低潮。这不是因为画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市场的口味和潮流发生了变化。 所以,如果你不能以合适的价位卖掉自己的收藏,那么不妨继续把它挂在书房的墙上,一边欣赏,一边坐等下一个周期的来临。与股票惨遭套牢的郁闷不同,无论价格是高是低,艺术品的风雅从没变过。 ![]()
汉斯达尔《年轻牧羊女和峡湾》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