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莱臣热衷于中国书画的收藏,这应该源于他小时候对书画持有的浓厚兴趣。他曾临乾隆时人手笔,颇得神采。父亲庞云鏳夸奖说:“此子不愁无饭吃矣!”成书于1909年的《虚斋名画录》上,我们可见庞莱臣收藏的历代名画共538件(以家藏为限,不藏不录)。入录历代名迹竟近六百卷(幅),不能不让人赞叹收罗之富、用力之勤。在这批藏品中,著名的作品有:阎立本《进谏图》、周昉《村姬擘阮图》、韩干《呈马图》、戴嵩《斗牛图》、五代赵驸马《神骏图》(赵文敏书合璧)、董源《夏山图》、周行通《牧羊图》、王道求《弗林狮子图》、张戡《人马图》、宋何尊师《葵石戏猫图》、巨然《流水松风图》、《江村归棹图》、李成《寒林采芝图》、郭熙《终南积雪图》、赵佶《双安鸟图》、《雪江归棹图》、《赐郓王楷山水》、李公麟《醉僧图》、米芾《楚山秋霁图》、《云山草宅图》、陈中《羌胡出猎图》、赵大年《水村图》、赵千里《春龙出蛰图》、龚贤《溪山无尽图》、宋人《风雪度关图》、龚开《中山出游图》、金人李山《风雪杉松》、元人钱选《草虫图》等等,亦有元、明、清各代诸如管道升、任仁发、张中、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项元汴、恽寿平、王翚、王原祁、石涛、八大山人、金农等人的作品,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将历代名家收罗齐备,确实显现出一代收藏家的勤奋和惊人业绩。实际上,庞莱臣收藏还远不止此数。同样是出自于上海的收藏大家王己千说他收藏的书画有数千件。 有趣的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顶尖级收藏家中,许多人都来自于浙江南浔镇,而且他们之间总有扯不断的亲眷连带关系。比如张静江(1877—1950)、张叔训(1900—1949)、张珩(1914—1963)等。 早在1902年,张静江的父亲张定甫为他在法国巴黎开办了一家Tonying公司,即著名的通运公司,聘请鉴定家姚叔来为大班(总经理),1925至1933年间,许多清宫旧藏的名迹就是通过张静江的通运公司脱手的。庞莱臣卖给美国人弗利尔的名画,也是姚叔来运作的。他们的古玩生意做得很大。 张叔训,是近代中国钱币收藏的泰斗式的人物。 旧上海收藏界的一例极则是张珩,字葱玉,号希逸,斋号为韫辉斋,出生于富可敌国的南浔镇张家,其高祖是晚清的首富张颂贤(1817—1892),资产达1000万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政府需要向英国赔款2100万两白银,而对比之下,我们便可窥见张家富足的程度。张珩是独子,父亲早逝,自小就随其祖父、大收藏家张石铭(1871—1927)生活,练就了一双鉴赏的火眼金睛。1930年,16岁的他在分家时独得资产200万白银(有人估算价值当下的人民币200亿),从此浪迹上海滩。 张珩被后世最为钦佩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鉴赏的法眼精准,20岁时就被聘为故宫鉴定委员;二是收藏的品级甚高。1947年其好友郑振铎为其编撰《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收入张珩的收藏巨迹,如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周舫《戏婴图》、北宋易元吉《獐猿图》、金刘元《司马檩梦苏小》、元钱选《梨花鸠鸟图》、颜辉《钟馗出猎图》、倪瓒《虞山林壑图》、赵元《晴川送客图》、方从义《武夷放棹图》等高古书画精品。启功先生曾称赞“韫辉斋所藏书画无一赝品”,足证他收藏的水平。可惜的是,张珩有个致命的坏毛病是嗜赌,他的这些收藏品大都是输掉的,有些是抵押给了上海另一传奇性的大收藏家谭敬(1911—1991)。最有名的故事是,张珩在一个晚上就把上海著名的大世界输光了。 在上世纪的20至40年代间,上海涌现的一大批收藏家可谓群星闪耀,争奇斗艳。 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大收藏家是吴湖帆(1894—1968),是当时一颗闪耀的明星。他的祖父和外公分别是吴大澂(1835—1902)和沈树镛(1832—1873),均系清末大收藏家,而他的妻子潘静淑(1892—1939)是道光年宰相潘世恩的孙女,也是清末大收藏家。吴湖帆与潘静淑的婚姻,集纳和延续了三大收藏家族的宝藏。他的所藏仅以历代名画计,如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宋宁宗后《樱桃黄鹤图》、宋梁揩《睡猿图》、宋王晋卿《巫峡清秋图》、宋赵构《千字文》、宋画《汉宫春晓图》、刘松年《高山四皓图》、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墓志》、宋刻《淮海长短句》、元倪云林《秋浦渔村图》、元吴镇《渔父图》、元黄公望《富春合璧图》之《剩山图》、元王蒙《松窗读书图》等,均为国家一级藏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