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岁末,中国艺术领域各家媒体、各路英豪纷纷出炉各种年终总结,借以透过这种岁末宣言表达自己对中国艺术的话语权和判断力,而微信的便利和膨胀加速了各种版本的流传和消弭。当今艺术界一贯流行的不是艺术思想,也不是人生理想,而是犀利的词汇激发人们内心更加不安和骚动。在2013年中,水墨这个名词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最热衷的词语,水墨兴盛的未来空间,给艺术领域所有的人士以无限的想象,虽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却也让那些多年一直在水墨地界苦苦坚守的艺术家以为即将黄袍加身。
艺术家、批评家们都认为在未来的世界艺术史和市场,中国水墨一定将会成为主导的类型,大有“未来的天下是我们”的气场和声势。
期间最有力的佐证有三点,一是世界艺术中心必然会在中国(又说北京、上海)的市场趋势的描述,二是徐冰院长关于中国画未来会很重要的演讲,另一个被视为水墨世界最强音的就是圣诞节前后大都会美术馆举办的水墨大展。这一个又一个互动现象,都成为我们的水墨艺术家们常常提及和让自己兴奋的论据。
曾经求证于几位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他们都说,近年作品确实好卖了,经常有人找上门来。这确实是令人期待和值得祝贺的现象。
水墨的诞生已经几百年,更久远的乃至于与中华文明相伴生,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财富和传承,即便是在被称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年代,水墨艺术创作及其群体依旧持续的扩大,并没有被真的淘汰和倒退。这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路径,与当代艺术理念,与市场交易都没有关系。
有理由相信,此次水墨雄起不会指向那些花花草草、青山绿水的作品和族群,而是坚守水墨当代突破的艺术家类群。我们都一直和不断地在倾听他们的各种坚守、创新、实验和突破,如同无数艺术家的豪言壮语一样,他们都自视为当代最伟大、最独特的艺术家。不仅仅是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伟大和最独特的。
那些被我们不屑的中国“传统”水墨创作,算不算一件又一件的上好艺术品?至少过去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已经给出了答案,市场交易价格的飞涨足以证明那些否定的判断缺少太多的论据。
就史料研究方法而言,只有历经岁月和时间洗练才可以称得上文化艺术的价值所在,我们所赖以学习和仰望的艺术名作,除了时间淘汰和沉淀之外,还经历了众多不同的文化绞杀方得以保存流传。这种历史标准却正被当代艺术家们用来衡量和标榜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作品。
这种心态及其隐含的心理暗示与行为机制,也进一步的推动水墨高涨的群体情怀,中国艺术界正处在这种历史创造的临界情境。其后果就是,水墨作为一种题材,一种视觉媒介,正越来越远离艺术本体,成为谋取艺术话语权或寻求艺术成功捷径的另一种版本工具。
所谓的水墨未来以及交易的预期繁荣,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还是一种群体构想,我相信大家都很明了那件皇帝的新衣所在。在这场水墨奋进的潮流中,那些没有从事过水墨创作的大师们也发现了水墨画画快速赚钱的妙处。
水墨的传承、发展、创新、突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它走向世界文化艺术的融合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代艺术家们水墨创造的尝试也不会比历代先人更加努力和更有成果,同样的,也不会因为可以走向国际就会有更多的作品成为历史经典。
创新从来就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养,有没有未来,创新的表达都是艺术家价值所在。既然选择了艺术职业,既然选择了水墨创作的语言表达,重要的是喜欢和自我认同,而不是他人的认可,否则,从开始,已经注定就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没有未来的艺术家,不管怎么做,其作品不过是个人生命的一种痕迹。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