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梅花才悄悄吐了几个花苞,杭博“梅花”早已养在深闺,怒放枝头——墨梅、白梅、粉梅、红梅,品种相当齐全呢。
1月22日,杭州博物馆(位于吴山脚下)将首次举办“喜上梅梢——馆藏梅画展”,展出约188幅梅画精品,其中9成藏品是首次跟杭州市民见面。188幅梅画中,80%来自民国的杭州人高野侯——家住孩儿巷附近,梅王阁的主人。另外,我们还可以见到清朝西湖边梅花的身影——出自扬州八怪中的唯一杭州人金农笔下。此次梅展将于3月15日闭幕。
感谢杭博专门拿出1000张“喜上梅梢”吉祥大红窗花,赠送本报微信公众号“西湖晓蛮腰”的微友。有兴趣的读者,赶紧来讨个吉利吧!
扬州八怪金农笔下
牵挂西湖边的梅花
金农的几件插屏,在2008年就曾经拍卖出几千万元的高价,可惜此时,金农本人早已黄土一抔草没了。
200多年前,杭州人金农没有当官,家产也不丰厚,于是他背井离乡,在扬州这个全国最大的书画市场,以卖画为生。
“这也许是金农笔下的梅花繁密、热闹的原因之一。”杭州博物馆书画专家黄燕说,金农之所以能成为扬州八怪正是得益于他这古雅的繁枝梅花。当时,大多数画家笔下多折枝梅(崇尚极简构图),因此金农的梅花相当特别而创新。
此次展出的金农梅花画作是国家二级文物,材质绢本,纵达133.6厘米,横长36.8厘米。画卷上,枝干缠绕,淡墨勾勒而成的梅花,填以粉白烘染,显得生气盎然。花苞和花瓣姿态万千,簇拥着,似乎正有淡淡的香味扑入鼻中——看起来像是孤山梅花到了盛花期的样子。
“东邻满坐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候不开门”,画作左上角,金农寥寥几笔,用简单的题跋勾勒了慵懒且好梅如命的自己,活色生香——管你那外面吹拉弹唱、车马滚滚有多热闹,我老头子只想独自拥有这满院的梅花,不跟你分享,谁来也不开门!
作画时金农已是72岁高龄,这种略带孩子气的率性几乎伴随了他一生。
“金农丧妻无子,茕茕孑立,他身在扬州,心系故乡,常常醉后狂草,晚年十分想念西湖边的梅花。”黄燕说。这个不死守临摹古法,不愿与人相同的“怪人”金农,死后第2年由学生将他的棺木送回故乡杭州。
《梅花诗画册》
出自明四大家之陈继儒
国人对梅花的厚爱,从宋代渐渐开端。如诗人范成大的《梅谱》,写的是怎样种梅花,类似今日的网页小贴士;张功甫撰写的《梅品》则是向人介绍如何赏梅;宋伯仁撰绘的《梅花喜神谱》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
而对梅花的推崇和研究,在明代达到高峰。
明代四大家之一陈继儒的作品梅花画册,就在那个属于梅花的辉煌年代诞生,此次展出他的《梅花诗画册》,属国家一级文物。墨梅六页,折枝梅花;自然随意,意态萧疏。陈继儒6个开页的画作,寥寥点墨,便让人惊叹大家手笔。他开创了“水墨”梅花画法,看起来几乎用水多过用墨,只淡淡几笔,便写尽梅之孤傲。
古代的画家们,不用学习数理化,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培养人文素养,而画家对自己的要求也蛮高——诗书画印,不必三绝,但须四全。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