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骏图上的马与真马一样大小。
![]()
汉代陶马“同手同脚”。
![]()
石雕马上还能看出马鞍。
东汉的陶马穿越1800年的岁月,嘶鸣奔腾而来;乾隆宫廷洋画师绘制的实物大小“八骏图”融汇了中西方绘画技巧。今天,南京博物院继续推出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生肖展”,55件与马相关的文物将在特展馆与市民游客见面,展位位于“金色中国”展的前厅位置。“马展”将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中旬。
最“逼真”的马
八匹骏马与真马同大,画法中西合璧 走进展览馆,您一定会被墙上的八幅骏马图所吸引,每幅图轴巨大,气势恢宏,作者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艾启蒙。艾启蒙是波西米亚(今捷克)人,乾隆十年来到中国,师从另一位宫廷画师郎世宁学画,后入清廷如意馆成为御用画师,是当时的“四洋画家”之一。其绘画风格与郎世宁一样,都是将西洋画法融入传统中国工笔绘画之中,也对当时宫廷绘画的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艾启蒙擅长写生、工笔画动物花卉,但最著名的还是画马,这八幅骏马图即为艾启蒙的代表作之一。 中亚各国是传说中“汗血宝马”的产地,历代都向中国皇帝进贡马匹,被珍视为宫廷御马。当时的乾隆让艾启蒙将这些宝马画下来,这八幅骏马图就来源于此。图中之马,均以真马大小按1:1比例呈现,因为是进贡的马,所以体格基本一致,都是高五六尺、长八尺的绝世宝马。而所画骏马图用的笔墨、画绢均为中国绘画工具,但不同于中国传统“写意”的绘画风格,艾启蒙在作画时采用的是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方法”,将骏马的鬃毛、肌肉线条都清晰地展现了出来,画面细腻逼真,这种“中西合璧”的画法在清朝众多绘画作品中也是独具一格。 这些西域进贡的罕见名马神形各异,各有各的特点,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还亲自为这些骏马取了名字,根据毛色与形态,有如炯星骝、苍艾骐、曦驭黄、掣电等极具特色的“马名”。这些名字都附在每幅骏马图上,每幅图上还有乾隆皇帝欣赏过后盖下的御印,以及朝廷大臣刘墉、王杰和曹文埴的题赞。这八幅骏马图尺幅之巨大,在中国众多绘画作品中实为罕见,而且八幅图既可单独成画,也可以合在一起组成大型联画。据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袁荣介绍,此八骏图原来一直是清宫藏品,后因故宫文物“南迁”,就存放在了南京,现为南京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在南博以前的展览中,只有两三幅被展出过,这次展览是首次将八幅骏马图集中展出。”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