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精通文史哲复兴文人画

时间:2014-03-17 09:45来源:未知 作者:金叶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个性不断解放的历史,艺术也不例外。
 
明 唐寅《东篱赏菊图》(中国画)
 
明 唐寅《东篱赏菊图》(中国画)
明 沈周 《仿董巨山水图》(中国画)
明 沈周 《仿董巨山水图》(中国画)
刘斯奋 《茶到浓时语亦深》(中国画)
刘斯奋 《茶到浓时语亦深》(中国画)
李津 《情歌八百首》(中国画)
李津 《情歌八百首》(中国画)

  近期,有两件事引得“新文人画”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一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与世长辞;二是“真正的文人画家”刘斯奋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者不无惊愕地发现:刘斯奋散淡的写意之作和朱新建充满情欲的宣泄表达,风格是如此迥异,却都属于所谓“新文人画”的“代表之作”。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画的面貌清晰可辨。它有着“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基本形式,还有着宁静含蓄的脱俗格调。而在当下,“新文人画”的世界里,古风犹在的有之、充满肉欲和亵玩态度的有之、实验性质的抽象水墨亦有之。那么,“新文人画”这一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本期“品味”,我们诚邀相关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 书画家刘斯奋——文人画本质就是艺术的“个性解放”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个性不断解放的历史,艺术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出现,也位于这条“个性解放”的路向之中。文人画家因为不以绘画为职业,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创作,画出了自己的个性。

  文人画要求高妙技术的支撑,但真正的价值却在于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激情。因此,当代文人画不应受固有规范束缚,无需亦步亦趋地按照传统文人画的套路行事。比如,文人画确实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那只是当时历史阶段文人画的表征,并不是它的本质,当代的画家可以继承、遵从这种样式,也可以从今天的审美出发去探索、开创新的样式。  

  再说到笔墨功夫,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传统,但笔墨也不是文人画本质的东西。没有画家的激情以及个性的张扬做支撑,再娴熟的笔墨功夫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笔墨在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不可预知的。就像当代水墨中的一些作品,笔墨的呈现方式跟传统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这也不成问题,墨守成规是不符合文人画的核心精神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