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明清遗民画家许仪《牡丹》图

时间:2014-11-24 10:03来源:未知 作者:张平生
许仪(1599-1669),与恽南田同属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常州府无锡县人。由于许仪忠明拒清,明亡后,将自己著作焚毁后隐居山林,故传世作品和可考资料不多。

 

     许仪(1599-1669),与恽南田同属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常州府无锡县人。由于许仪忠明拒清,明亡后,将自己著作焚毁后隐居山林,故传世作品和可考资料不多。按《无锡志·隐逸传》卷二十六:“许仪,字子韶,工诗文善画,尤精花鸟。崇祯朝荐授中书舍人,丁外艰(旧指父丧)归服,阕值鼎革,遂弃家放浪山水间,自号歇公。晚归隐于邑之石门,黄冠草服,足不下山,年七十一卒。仪好鹤,称鹤影子,又称了尘道人。”《桐荫论画》称其“花草虫鸟兽,种种精妙。赋色独取法宋人,穷极工丽,真绝技也。范质公(范景文)先生云:子韶画花能香,画鸟能声。盖深叹其写生精工,又能生动,不徒以敷染见长。”又云:“画本舅氏李采石,有出兰之美。工诗。尤精篆刻,款下印章每以手画成,亦成绝技也。”(《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清秦祖永著《桐荫论画》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另据许仪《牡丹》图上款清光绪著名学者许国凤题跋曰:“(许仪)少负俊才有奇气,闳览博物,为诗文不嘱草,下笔淋漓,动辄千言。鼎革后,凡所著述焚弃殆尽。其志固不欲以文字名,亦不愿人闻其名也。世不以文字知公,而犹以丹青相引重,在公视之已违素抱。”清乾隆时著名戏曲家杨潮观作《子韶先生传》称:“子韶丹青之善,花鸟之工也。世阅沧桑,残缣剩墨,间有存者,咸贵而藏之。至其生平出处之节、诗歌格调之精,则世罕有闻者。”从许仪之生平经历与人格气节看,其为典型的遗民画家。

  读许仪《牡丹》图,会明显感到作品流露出温文尔雅的中国人的韵致。画面设色虽富丽丰艳,但总体上还是给人一种雅淡的感觉,他用清丽淡雅的柔美色彩对白牡丹、红百合与湖石进行细腻的描绘,枝干富有弹性,花瓣仿佛充满表情与寓意。“没骨”中的气骨兼具一种清逸之气,一种内在的虚静,一种超然于世的清高气骨。这是画家本人的经历、气质、品格以及个人理想融入笔端的外现。由此可见,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以及家庭和个人的不幸,给他的生活、思想及其艺术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遗民情结给他留下了淡然清高、不群于世的气骨。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清之画学》中高度评价南田画风之后,论述许仪绘画曰:“清初以花鸟名世的画家还有项圣谟、王武、许仪、陈舒等……许氏花鸟虫鱼兽种种精妙,赋色独取法宋人,穷极工丽,又能生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当是平允而切中肯綮。

  从许仪与恽南田等同时期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文化现象:自宋以来,江南便流行“没骨”法花鸟画。明末清初,江南以常州为中心的地区有唐宇昭唐光父子、恽南田、杨晋、王武、许仪、查士标等一批“没骨”花鸟画家群体,这些画家相互切磋,情趣相近,画风相似,形成“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梁启超《新史学·中国地理大势论》,商务印书馆,2014年5月版)之文化特色。这与江南文化家族的相互影响,以及以太湖水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地灵所聚”是密切相关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与艺术氛围,恽南田在这一画家群中脱颖而出,别开生面,创“没骨”写生花鸟画一派新风,形成了影响深广的“常州画派”。

  许仪作为江南花鸟画家群中的杰出画家,虽已远去,但他的画还在,他的人格、精神还在,他的绘画里,他的《牡丹》图,即使是在画册中见到,也会让人感觉是一种生命的极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