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史论家郑午昌先生在《中国画学全史》中云:“综论清画,以花卉为盛;而花卉尤以乾嘉之世为盛。南田以徐氏秀逸之体,树范于国初,为清花鸟画正宗,学者风靡。”恽南田所创“没骨”写生花卉之“常州派”高标于清初画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读晚清杨芝田绢本《花卉图册》十二页,可见其是南田画法之再传者。 杨芝田(1797-1879),名伯壎,字芝田,以字行,清常州府无锡人。是历经清代嘉、道、咸、同、光五朝的花鸟画家。其幼从父亲杨灿学画,专工写生。郑午昌称:“杨灿花卉赋色研雅,得南田神趣,亦皆嘉、道名手也。”(《中国画学全史·清之画学·概况》)《桐荫论画》载杨芝田“能世其学,四十后右手病废,运以左手,转益生动。为人朴古浑厚,有古长者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清秦祖永著《桐荫论画三编》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墨林今话》卷十七亦称杨芝田“四十后右手病废,运以左手,转益生动,胜于右手云”。 从文献史料中看,杨灿、杨芝田父子一生未曾入仕,是靠鬻画笔耕以自给的布衣画家。 从《花卉图册》题识“同治癸酉夏六月上浣,写于铁桥吟馆,七十七叟芝田”看,此图册乃为杨芝田暮年之作,亦是其代表之作。举图册中所绘“湖石草花、黄菊天竺、金鱼水藻”三册页为例,显然可见其学南田画法,深得其趣,即通过舒展的小笔触对物象精准的呈现来传情达意。其设色鲜丽而不华靡轻浮,形象真实而卓越多姿,力主形似,以形求韵,笔致谨细工丽,有清淡之韵。花叶根据它的阴阳向背、正面、前后、新老的区分,用浓重而丰富的绿色没骨写出,再用更加重的色以勾筋骨,叶脉有主从粗细之分,勾线中锋灵动而顺势,叶与叶之间有不同的变化,飘拂翻动,舒展婀娜。没骨点叶时留下的那白色缝隙,似有阳光透穿叶瓣的感觉,画得工整严谨。花朵用色多遍勾染,造型典雅,极细腻工整,形象如脱纸而出,以达到色、光、态、韵俱佳的艺术境界。其所绘“金鱼水藻”图,既有恽南田写生之笔,又兼有陈白阳写意之法。淡淡的水面,金鱼游来,遂食戏娱,透明而有韵的水藻也随之被搅动,形成生动多趣的画面中心。水藻则用花青没骨点染,金鱼则用海棠红和淡墨写出,充满灵性,回味有余,反映出其晚年愈加淡泊清空的心境,亦是愈见其淡逸之致的画作。 杨芝田的画,题材普通而随意,内容却丰富而多彩,表现平淡而含蓄,迎合了当时民众的审美需求,但作品又反映出画家的人生哲学是朴实而率真的。结合杨芝田作为一个以笔耕为自给的画家经历来看,绘画既是他的一门生存工具、一种人生手段,更是他的一种情感语言。当然,阅读杨芝田的作品也许更多的是要理解他以艺术的精神去完成他必须忍受的人生哲学,他在绘画中倒不一定是想去做什么大画家,也许仅仅是为了完成他认为理想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