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画派历代名家作品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载录的近代画家吴观岱、胡汀鹭、丁宝书合作纸本《松竹梅图》轴,以纯墨笔绘之,其中吴观岱画梅,并题诗“嗜写梅花不怕贫,几生修得此间身。醉来挥洒淋漓墨,半幅横斜万里春”。胡汀鹭补竹并名“写此一枝鸾尾竹,试问能否续貂无?”丁宝书补松。画面中景物与画跋对角呼应,给人之感觉有君子临风,寓意深刻,清厚有度、疏密得当、豪放中不失雅逸的文人画风。 有意思的是,三位皆为清末民国时常州府无锡同邑之人,亦皆受南田画法影响继求变法之画家,此画又同作于京城雅集之时。从吴观岱题识看,“丙午冬季写,寄永年仁世兄君道高是。吴观岱时客京师并题”,此画乃合作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吴观岱(1862年-1929年),名宗泰,字念康,中年后改字观岱,遂以字行。其幼家贫,少时在酱酒店当学徒,因性喜丹青、不愿为商店学徒,后从潘锦(昼堂)学画,山水、人物、仕女均合古法,花卉亦有南田韵致。壮年得同乡廉泉帮助,入北京清宫如意馆作供奉,其画风明显地向石涛靠拢,并为光绪帝绘课本故事,声誉鹊起。回无锡后,人多以“江南老画师”称之。锡城名画家诸健秋、秦古柳均出自其门下。 胡汀鹭(1884年-1943年),名振,字瘖蝉,号瘖公,自号“大浊道人”。近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受父亲影响,好丹青,为著名画家朱逊甫私淑弟子,山水花鸟兼擅,偏爱恽南田、华岩和任伯年的作品,将大师们的绘画特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胡汀鹭在致力于美术教育的同时,一直从事美术实践,并且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笔下的花卉秀丽雅逸,生气勃勃;鸟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丁宝书(1866年-1936年),字云轩,别署芸轩,号懒道人、幻道人。其出身于教师之家,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副贡。丁宝书读书虽卓越,却更性喜绘画,少从同邑高研五习花鸟。继而转宗恽南田。民国后,在从事教书和书局美编工作时,又精参华岩,注重写生,强调写生,师法自然。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细致,又不失笔墨的率意生动。 就三位同邑画家经历而言,虽人生各异,但绘画之演变过程却有大抵相近的特点:即师古不泥古,不断吸收先贤大师的绘画之长,为我所用,求变求新,创造出符合当时大众审美需求的绘画作品与画风,故而成为当时“海上画派”或江南画坛的名家高手。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绵至今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其根本就在于“其命维新”,不断地结合当时的现实实际,不断地革故鼎新。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这种“革新”意识,在今天可解读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魂,亦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如此。晋唐之人物、宋元之山水、明清之花鸟三次绘画高潮之特征,充分说明了中国画正是在不断迎合时代审美需求中,不断求变求新的发展轨迹,亦是我们当今强调要创立“新常州画派”中必须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