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柔性的张扬——读恽南田《柳汀图》册页

时间:2015-11-14 14:50来源:未知 作者:薛金炜
南田此页,题为“马和之柳汀图”,那就先说说马和之

 

   南田此页,题为“马和之柳汀图”,那就先说说马和之。

  马和之作品的真迹,最早是在上海博物馆见过故宫藏的《赤壁赋图》。此画其实早见过印刷品,却没留下印象,所以见到原作,惊艳之至,以为初见,相见恨晚,不禁赏叹连连。回去一翻旧书,才知是无数次翻过而绝未关眼的一画。凡是这样的画,都是中国古典绘画中最娇贵、最微妙、最如好诗不可翻译一样是不可印刷的好画。后来见过他以《诗经》为题材的小画多帧,此次故宫九十周年大展,又见到另一套画《诗经》的画,加上《宋画全集》中精印的诸多海外藏品,对马和之算是有点了解。

  英国藏马和之《陈风图》卷,上有董其昌一跋,赞马和之真画家之逸品,“学李龙眠而稍变其法,以标韵胜,不独洗刷院体,复欲去伯时骨力蹊径,而凌出其上,如深山道士专气致柔,飘然欲仙,寄犬拔宅。”今人季惟斋先生以为是能于长处发明其画艺者,若于短处观之,则马和之“焉能与李龙眠比?蚂蝗描虽佳,自已不古。”此语甚有见地,然可以深论之。

  董氏以逸品称马和之,是对画家的最高赞誉。但逸品的称号并非从来至高无上,而是曾经有点尴尬,有点难以安置。逸品一词最早出现,只是放置在神、妙、能三品的序列之外,只具非正宗的参考价值;然后是以神、妙、能、逸为序,忝列末等;后来也有以神、逸、妙、能排列的,则跃为第二;最后却超神品而上之,一跃而为峰顶。这个过程,当然是评价系统不断调整的过程,但也不妨认为,被称为逸品的画,本身也非一类。最早登上最高位的逸品画家是孙位,我们看他的《高士图》,自是既神且逸,可无间言矣;到了马和之,画技多有不上神品之处,而逸气动人,或可以相抵,差足与李公麟辈雁行之;也有形似虽不能及能品,而天真烂漫,随意而成,灵性可喜,上之不逊妙品,下之不入品列,当然就得另立了。

  至于古意,其实就是对人类文化中那些永恒之物的怀想之意。朴拙高简,可以很有古意;惊彩绝艳,也未尝不可以很有古意;同样,轻柔娴雅,也可以是另一种古意的表达。

  在我印象中,马和之于清和之中颇饶奇崛之气。按理说,他常与宋高宗合作,帝作一书,他作一画,画《小雅》、《国风》,画先圣礼乐、朝廷仪节,正该是院体精工一路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却偏画得松松散散,一派疏野之气,不像是画院里应该有的模样。《石渠随笔》评曰:和之 “画野田萧散之景则佳”,“画法在南宋诸家中,别具一格,人物衣褶,真有荇带随风之致。山水草树,恽寿平法全出于此。”这就链接到恽南田了。

  要说画野田萧散之景,那也正是南田佳处。但说“全出”马和之,则不免武断了。南田一路学了多少前人!他好像学谁都有点像,可又都不是太像。说像可能是笔法模拟,风格借鉴,或神气趋近;不像的则是南田天性难改,笔性难移,灵性自成。马和之画人物衣褶,有蚂蝗描之称,画树石的笔法也与之相配,古雅之气,竟出以柔媚扭动之线,洵为奇致。而南田用笔,全无蚂蝗描之类异态,柔嫩的笔致暗含了清刚萧爽之骨,却大得和之神气。黄宾虹在《古画微》中赞南田:“细柳枯杨,皆超逸名贵,深得元人冷淡幽隽之致”,“山水浸淫宋、元诸家,得其精蕴,每于荒率中见秀润之致,逸韵天成,非石谷所能及。盖由天资超妙,学力醇粹,故其所画,落笔独具灵巧秀逸之趣。”若把“深得元人”云云,扩展成“也深得马和之”云云,就更准确了。此帧《柳汀图》,正是细柳枯杨,超逸名贵,冷淡幽隽,灵巧秀润,都于荒率中见之。

  近景柳汀,芦草中三株杨柳,姿态横斜,张扬舒展,占据画幅大半。垂条仰枝,皆笔意轻盈,极有风致。宾虹所谓“逸韵天成,非石谷所能及”,往往都于此中表现出来。这种好,今人会认为是太轻、太薄、太弱、太媚,予以否定之。这个时代多追求霸气,动辄称做大做强,做足做尽,弄得略无余蕴。今日黄宾虹的粉丝很多。可是提倡浑厚华滋、画得汪洋恣肆的宾虹,却欣赏南田的超妙之美。宾虹画上题跋,许多也源自南田画跋。所以宾虹与他的粉丝们,审美其实是不同的。

  三柳的所谓张扬,不是飞扬跋扈,而是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你在任何画中,都找不到这样的树姿,所以有陌生和新异之感;但又觉得真切和亲切,好像在江南野水涯的哪一次旅行或散步时见过。它们具写生的性质,又被高度提炼,有造型的意义。它们好像无意求工,信手得之,其实不可移易,不可增减,精严之至。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