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常州青果古巷·名人篇·李毅士

时间:2013-03-18 11:3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李毅士,1886年生,名祖鸿,字毅士,以字行,常州城区人。

 

      李毅士,1886年生,名祖鸿,字毅士,以字行,常州城区人。晚清山东东昌府知府李翼清之孙,李宝章第七子。其故居位于钟楼区青果巷西段南侧,在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李伯元故居的范围内。李毅士的童年时期是在山东度过的。儿时就与族伯叔,兄弟同在家塾中读书。与他同在一起读书的还有他的族叔李伯元、大哥李祖年等。1892年,他7岁时随祖父回常州,定居青果巷。自幼受画家父亲影响,喜欢绘画。他14岁时在浙江省求是书院肄业。1903年,李毅士兄弟二人去日本留学。两兄弟先后考入法律和士官学校。他因觉得学法律非自己所爱好,一年后转赴英国半工半读。当他搭海轮至新加坡时,钱以用尽,后幸运地得到孙中山的资助才顺利到达英国。1907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习西洋美术,在那里接受了五年严格的学院式正统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学完美术后的1912至1916年,他又接受了中国留学生公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像李毅士这样在美术和物理两个似乎没有关系的学科里都获得学位的人,在美术界颇为鲜见。在欧洲的十多年,他博览了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博物馆的许多艺术珍品及艺术建筑,奠定了扎实的西洋画根基。

      他1916秋回国,应蔡元培之邀,去北京大学理工学院任教。1918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黑白画导师。当时徐悲鸿刚从日本回来,尚未去欧洲,与陈师曾、李毅士一同受蔡元培之邀,在研究会里任导师。并在《绘画》杂志上发表《西画略说》等文章和举办了两次个人美术展。1919年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修科西洋画教授和北京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主任。1924年应同乡刘海粟邀请,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接替刚亡故的吴法鼎任教务长一职,并任透视学教授。1926年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科技法理论教授,来往于沪宁之间。1927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主任和西画教授。1929年还兼任该校工学院建筑学西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随中央大学艺术系迁居重庆。在重庆时,身体不佳,并遭校方排挤。1942年,因他的肖像画作得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赏识,专函约请赴广西桂林写生并举办个人画展。5月24日因躲避敌机轰炸后病情加重,突然病逝桂林。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晚清传教士的绘画在北方宫廷的日趋没落,中国油画的中心逐渐转向上海。自1927年开始,经历了萌芽、酝酿和开拓的近三十年历程,上海的“洋画运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重要的标志便是以周湘、李毅士、李叔同为首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形成了中国油画人才的中心。李毅士致力于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一生作品颇丰,可惜在战乱时期均遭散失。代表作除《长恨歌画意》外,还有工笔水彩画《粥少僧多》、油画《艺术与科学》《王梦白像》《生死同栖茅草中》、水彩画〈岳飞-与牛皋》《龄官画蔷>等。李毅士擅长油画、水彩画,尤善黑白画和单色水彩画,兼工国画。他的创作内容多取材于历史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借此来激励人们的爱国热忱,如“九一八”、“一·二八”后,他曾作大幅油画《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慰劳抗日将士,作大幅油画《岳飞与牛皋》鼓励国人,还有水彩《当阳之战》《黑旋风李逵》,水墨淡彩《鲁智深醉打山门》《郑庄掘地见母》等,亦都寓有深意。他喜爱用西法画中国历史画,历时9年依据白居易长诗〈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创作长恨歌诗意图行世。《长恨歌画意》30幅(中国美术馆藏)是他的代表作,20世纪20年代开始构思和酝酿,1929年完成。他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结合西画的严谨造型、科学透视和光线处理,精细、逼真地刻画出人物和环境,既具民族特色,又呈写实功底。此套画法一般多先以笔打底,再用水彩、水粉、水墨三种手段绘成,既有西画的焦点透视和明暗光感,又具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章法意境,将写实与写意结合,在西画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他着笔极为工细,明暗层次突出,光的表现出色,如“回眸一笑百媚生”之“一笑”和“含情凝眸谢君王”的“含情”最令人赞赏。全套于1929年在上海展出,立即引起社会重视,又经多次修改,193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精印出版,至1948年先后印9版。1963年香港又以“至善斋”名义翻印发行。由李毅士绘制的《长恨歌画意》堪称“中国第一本现代型连环画”,1929年参加民国首次全国美展时曾引起轰动。由吴敬恒题写书名,更有11页由于右任、蔡元培、张静江、张乃燕等名家题写的毛笔字长序。该画册 中有一幅画“春寒赐浴华清池”,在1927年以前曾画成大幅水彩画,参加英国画展,惜后寄回国时被军阀掠走而不知下落。李毅士不仅对素描、色彩运用极有造诣,所作肖像油画描形、调色更有独到之处,如画徐悲鸿像、秦汾像、张季直像、丁文江像等惟妙惟肖,均有传神之笔。其中陈师曾像和王梦白像,《美术》杂志评论“不但形像相肖似,而且注意到这两位著名画家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另一幅彩色水墨画《粥少僧多》,画了60个和尚抢粥吃,描绘的活灵活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可谓一幅典型性漫画。(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