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访我军知名两栖卫勤专家陈国良教授

时间:2014-03-19 15:00来源:未知 作者:沈向阳
陈国良1951年出生于常州西林。全军卫勤专业首个博士生导师,我军知名卫勤专家。

 

 

      印铁铅笔盒已见斑驳铁锈。但铅笔盒上,埋伏在草丛里的战士那双“警惕的眼睛”依然清晰明亮。

  从基层连队卫生员到现在肩缀松枝,40多年了,这个小小的铅笔盒一直陪伴着陈国良。铅笔盒里的一串钥匙,将一大摞荣誉证书、获奖证书锁藏在角落的柜子里。

  “老乡,吃点巧克力吧。”教授热情递上一盒“好时”。记者赴沪采访前一天,他刚从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回来。去年一年,陈国良在外140多天:受总部委托去各大战区考核卫勤工作、下部队考察军事卫勤战备情况、到演习现场谋划战时军事卫勤方案、参加国内外各类军事卫勤学术会议……作为二军大卫勤学科的首位将军级教授,他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

  一边细尝着“好时”,一边在他的叙说里回味着教授的人生好时光。

  我军首位“两栖卫勤专家”

  西林许家村,是陈国良的故土。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信奉耕读传家的陈家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即便再辛苦,仍让6个儿子都读完了初中。

  1966年西林中学毕业后,陈国良做了几年少年种田郎。1969年底,18岁的陈国良戴上大红花,踏上参军的列车。一路向北,来到了海军秦皇岛办事处。半年后,在部队里已属“知识分子”的陈国良,被选为卫生员。

  1973年,海军年轻的卫生员陈国良,被选送到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学习。1977年毕业后,又转学卫勤系。陈国良学医,就是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但他没有料到,大学毕业后却被留在了二医大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他心里憋气的是学了医学,却当不了医生。

  正在陈国良情绪低落时,教研室老主任拍着他的肩说:“在战场上,一名医生一次可以救治一个或几个人,而作为一名卫勤人员,有时一个方案、一套措施就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选中你留校,就是看中了你这方面的才华。我军卫勤事业的崛起,希望在你们年轻人啊!”望着老主任充满期待的目光,陈国良深受感动:“主任,只要卫勤事业需要我,我哪儿也不去了!”

  几十年来,他也有上调和改行的机会,可他一直没有去,在他眼中,卫勤学科虽然很清贫,却是一项很光荣的事业。站在讲台上,他便有一种自豪感。陈国良牢记自己的职责刻苦学习,由一名普通的教员,成长为全军知名的卫生勤务学专家,任教近40年,他培养了近万名本科生、研究生,承担了初、中、高级卫勤任职培训班和旅团卫生队长班、医院院长班等教学任务。作为全军卫勤专业的首个博士生导师,指导出站博士后研究生2名,培养博士21名、硕士52名。培养的研究生多数已成为优秀管理干部和学科带头人,1人已是少将,师级职务9名,团级职务11名;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具有高级职称的20名,多人成为博士、硕士生导师,2人被评为全军优秀参谋。他自己也成为“校特级优秀教师”、“总后优秀教师”,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金奖,总后优秀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9年10月,第38届世界军事医学大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他的女弟子张鹭鹭高票当选为军事卫勤管理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席,成为我军乃至亚洲首位出任这一职务的卫勤专家。“面对一茬茬学生茁壮成长,我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就这样,陈国良先从海军卫勤转到陆军卫勤,又从陆军卫勤转到海军卫勤,再到现在的陆军卫勤,不管所在单位如何变动,他心系三尺讲台,奋力拼搏,成为全军既懂海军卫勤又懂陆军卫勤的“两栖”专家。

  “你怎么说,全军卫勤就怎么干”

  原总后副部长王谦曾握着陈国良的手说:“陈教授你知道你在全军的作用地位吗?你怎么说,全军卫勤界就会怎么干了,责任重大啊!”

  说起卫勤,很多人会联想到战场上冒着炮火拯救伤兵的卫生员。陈国良解释,卫勤可称为军队卫生事业管理,“通俗地讲,卫勤学,学的就是在打破日常管理的环境下,怎样组织医疗力量投入救援。‘卫勤’是很有‘军味儿’的学科,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也是一个战略方向。”

  从奔赴战区、灾区,运送医疗力量、组织医疗实施,到航母保障、亚丁湾护航、联合军演、苏丹维和……卫勤事业正向更多领域拓展。这其中,都少不了陈国良的辛劳。

  他和他的伙伴们,已成为军队卫生战略的“智库”。

  “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残酷性、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巨大杀伤力、伤情种类的复杂性,对战时卫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与现代作战相匹配的卫勤保障模式,做好战时卫勤保障准备,是部队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陈国良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军事卫生勤务学必须立足军队!”他心系未来战场,把指导部队开展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勤演练,全面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作为神圣使命。他要求学生必须紧贴实战需求,创新战时救治办法,改革战场救治规程,改进治疗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战场急救、战地手术、医疗后送等救治机构;模拟战场救治、遭敌打击、保障受阻等实战背景,组织医护人员练技术、练作风、练战术、练协同,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下、治得好”。

  烈日炎炎,在气温高达50℃的舰艇甲板上,他给学员上课,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谁都知道他晕船厉害,可学员海上实习,他执意要跟船出海。

  近年来,陈国良下部队指导卫勤演练、帮助他们制定预案等,每年都要花去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哪里有演习,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近5来年,他以专家组组长身份负责指导了“和谐使命-2010”行动等许多全军性重大后勤、卫勤演习,足迹遍及所有海军部队和许多陆军部队。只要部队需要,他都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利。

  总部一位领导评价:“全军哪里有重大卫勤活动,陈国良教授就出现在哪里,指导到哪里;哪里需要陈教授,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已是技术三级教授,也到了延长退休的年龄,可他没有居功自傲。

  为了实现强军梦、卫勤梦,他仍然奔忙在部队的训练场、演习场。翻开他去年的工作记录,到总部、部队执行任务42次,总时间140余天。

  去年4月底,还在学校组织的演习场上,陈教授接到总后卫生部电话,又要他急赴海南三亚,以总顾问身份指导全军某重大演习。他原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回老家看望生病卧床的八旬老母和在南京住院的岳母。接到任务后,他义无反顾地退了车票,当晚就赴三亚,直至5月中旬演习圆满结束。

  演习中他带领大家经常加班到凌晨,常常冒着骄阳酷暑走访指导各参演部队。这是我军首次由总部组织的核战争条件下的医学救援演习,10余位将军和全军100余名领导观摩了演习,总后赵克石部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年内,他接受军委的任务,3次赴实地调研指导。其间放弃春节全家团聚,冒着风雪严寒随总部工作组去各任务部队检查指导卫勤准备情况,并与部队交换意见;10月帮助修订了“XXXXX任务卫勤保障方案”;12月投入了半个月的时间,以专家指导组组长身份,设计并完成了任务部队“XXXXX卫勤演练”任务,对这次演练,军委工作组总结说:“此次演练在陈教授的指导下非常成功。”

  为完成总部对全军卫勤机动力量的考核评估任务,他5次赴京,与卫生部一起研究考核标准与方法,进行考核总结,制定新的卫勤机动力量建设规定。暑假随考核组冒着40年未遇的高温,白天野外考核,晚上乘车赶路,一个月考核了某战区几十家医院的若干支卫勤机动力量。

  陈国良始终牢记自己是军队培养的、是二军大培养的。行走在二军大的校园里,不时有学员向他行军礼,“我和他们一样,目光的前方永远有战场。”(文/沈向阳)

  陈国良简介

  1951年出生于常州西林。全军卫勤专业首个博士生导师,我军知名卫勤专家。

  1966年毕业于西林中学,1969年入伍。1973年考取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1978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教员、讲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在培养卫勤管理人才、卫勤保障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获科研及教学成果奖30余项,带领的学科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军队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0余项,使卫勤在全军同类学科中的科研获奖成果一直保持领先;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军队卫生勤务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总后重点学科、总后优秀科研人才工作站、上海市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任全军多个重大演习项目专家组组长。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