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藏毕涵山水图卷,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148厘米。以平远法画江南景色,自左至右,山路曲折,溪径迂回。杂树丛林里,掩映着村落,山腰水偎边,屋舍俨然,其间似有鸡犬之声相闻,巍峨双峰之间,飞泉洒落,板桥茅店,渔舟唱晚,仿佛炊烟袅袅将起,空阔处,远浦帆影匆匆归来,会不会是诗人载酒送到呢?画面弥漫着一派田园诗般的气氛,静谧而不孤寂。 从画家的落款,可推测该画作于1790年仲夏,有友人带来钱维城山水长卷索题,临了,戏仿其一本,略得其大意,比较满意。过了十多年,收藏此画的人,又请画家再度题词,同时重又加些皴擦,比前略为苍润了些,因为这时画家画风已从南田的湿墨尖笔、圆健淋漓的特色,转向娄东派王原祁的苍劲生辣、老笔纷披的格调,所以此画兼有南田、娄东二家,最后,画家慨叹自己已是74岁的老人了,精力日渐衰退,产生了古人断笔焚砚的想法。因为以后很难再画出这样的佳作精品,所以嘱咐藏家要妥善珍护。 彼时常州画派中学习南田山水画风的,以钱维城和毕涵较为出色。毕涵一生信服南田,上涉元四家。清晚期两大仕女画家之一的改琦称:“焦麓山水从南田生出,而运以己意,稍加放纵,故无一笔似南田,不似之似,乃真似也。”毗陵名人小传稿说毕涵善画山水,扫去尘俗远宗古法,晚年尤极清旷之致,又说毕涵人品高逸,性古拙,在京城馆礼亲王宫时,亲王对其宾礼有加,而毕却布衣芒鞋,举止疏略,如在山泽间,似乎忘记了这是在宫禁之地,可见其人风度。(文/洪泉清)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