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景泰蓝:苟延残喘 奄奄一息(4)

时间:2014-02-17 10:08来源:未知 作者:DY
藏品:深宫几许 2007年,苏州博物馆举办了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御制宫廷掐丝珐琅器特展,展期9个多月。这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珐琅精品展览。据当时报道

  藏品:深宫几许

  2007年,苏州博物馆举办了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御制宫廷掐丝珐琅器特展,展期9个多月。这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珐琅精品展览。据当时报道,“展出的90件精美掐丝珐琅器来自故宫和圆明园的海外回流文物,由祖籍苏州的香港收藏家从各类拍卖会上购回。”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珐琅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此外在承德避暑山庄、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也有部分藏品。张丽告诉《艺术评论》,目前北京故宫藏的掐丝珐琅有4000多件,画珐琅2000多件,总数6000多件。北京故宫可供公众欣赏的藏品约有上百件,分布在不同殿内,更多的藏品存于库房,仅供专家研究,外界想要调阅藏品需经复杂的审批流程,普通人调阅几无可能。“圆明园的景泰蓝比故宫还多,但在被劫掠时都丢失了。现在包括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古董收藏家卢芹斋以及美国不少博物馆都有中国景泰蓝,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也时有精美的景泰蓝。”

  明代的传世珐琅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从已见存世的器物看,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大量的各朝掐丝珐琅都无款识。

  目前发现掐丝珐琅的实物还没有更早于明代宣德年款的,但从明代宣德款产品制作的精美程度看,可以断定不是草创之作。明代景泰蓝,丝用黄铜制作,火镀金,釉色明亮,有玻璃光泽,色彩喜用原色,对比强烈,形成华丽、浑厚的风格。

  宣德时期金属胎掐丝珐琅制品,有年款者分两种类型:一是在器物的某个部位用珐琅釉烧成款识,款识内的釉色同整体器物的釉色浑然一体。这种款识是造器时,已包括于总体设计之中,属于原款。另一种年款是在铜胎上铸或者錾刻出来的,多位于器物底部。

  到了景泰年间,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大为繁荣,产品有高与人齐的大觚,高约二三尺的尊、壶、鼎等仿古铜器的器物。尺寸和纹样设计也有进一步发展。景泰年间釉料与宣德时代基本上相同的颜色有:天蓝、宝蓝、红、浅绿、深绿、白色。宣德釉质光彩稍逊于景泰。新出现的为宣德时代所没有的釉料有:葡萄紫、翠蓝、紫红。此外,在图案设计、色调搭配、“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等方面,都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

  在孙承泽《天府广记》中曾记述:“景泰御前珐琅,可与永乐朝(1403-1424)果园厂的剔红、宣德朝的铜炉、成化朝(1465-1487)的斗彩瓷器相媲美。”

  这种说法令人生疑。景泰皇帝朱祁钰,在位不足七年,其间内忧外患连年不断,国力处于衰败之中,众多美术门类均已陷入困境,毫无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工艺难度大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何以能在短暂的几年里得到大的发展呢?

  事实上,朱祁钰登上皇位后,为了满足内廷的需求,把先朝遗存的大量金属胎珐琅器进行改制,然后镌刻“景泰年制”款。从而“景泰御前的珐琅”便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宫廷中,并传诸后,真正景泰年制的珐琅作品反而很少。

  明代有很多无款的铜掐丝珐琅器,和瓷器、漆器的花纹来对照,可以发现多是嘉靖、万历左右时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出色的设计,是景泰诸款中未曾见到的做法。

  清代宫廷中,专门设“作”制作珐琅器物,初期在武英殿附设的制造部门中设有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1718)和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合并。从现存实物来看,康熙时代的铜掐丝珐琅无大发展,只一般的保持了明代的制作水平,有款识的器物也寥寥可数。

  现存清代初期的画珐琅山水人物梅瓶是我国传世最早的一件画珐琅。康熙年间的铜胎画珐琅已十分精美。张英告诉《艺术评论》,现存于台北故宫的景泰蓝有2800余件,多为画珐琅。

  广东是清代制作铜胎画珐琅的主要地区之一。江宁及附近的苏州、扬州在当时也是铜胎画珐琅的产地。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