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柏枝桃木保平安新春家家必备(2)

时间:2014-02-17 10:10来源:未知 作者:钟葵
古人还认为桃木为天上的玉衡星散开而生成,为五木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故桃木又有仙木之称。《本草纲目》说: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

  古人还认为桃木为天上的玉衡星散开而生成,为“五木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故桃木又有“仙木”之称。《本草纲目》说:“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淮南子·诠言训》称:“羿死于桃棓”。高诱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羿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箭手,帝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齐出来,晒焦了庄稼,枯死了草木,羿用弓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天下百姓才得以安宁。他有一徒弟名叫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棓将羿击杀。羿死后,民间将他尊为“宗布神”,其职责是统辖天下鬼魂,使它们不敢妄为害人。

  战国时新春门前立桃人驱鬼辟邪

  桃棓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于是成了制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纷纷出现。如《礼记·檀弓》记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列执戈,鬼恶之也。”“桃列”是以桃木为柄的扫帚,古人认为用此可以扫除不祥。《左传》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之说,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灾辟邪。战国时,每逢新春佳节,人们用桃木制成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旁,用以驱鬼辟邪。也有人则将桃枝插于户旁,此后,这种习俗便一直沿袭下来。

  《晋书·礼志》记载:“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这里的“桃符”,即桃木板,上面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或名字。

  神荼、郁垒是传说中恶鬼的克星。《风俗通》引《黄帝书》:“神荼、郁律(即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居度朔山桃树下。”《历代神仙通鉴》卷三称:“一名郁垒,一名神荼,兄弟二人,惟能执鬼。山(即度朔山)有二门,西南曰神门,神荼守之,凡有邪神入山偷桃,以木剑砍其颈,桃枝贯其腮,投海中以毒龙为饵。东北曰鬼门,守以郁垒。若贪饕之鬼上树残食,即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山坳与猛虎食之。俱以十壮士为副。”所以人们于除夕时悬挂桃人、苇索,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和虎的形象,用此方法来驱鬼辟邪。后来干脆将二神和虎的形象画在大小门上,或在门上书写神荼、郁垒的名字。于是,神荼、郁垒便成为最古老的门神。

  到了五代,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即在桃木板上题写对联。五代时蜀国国君孟昶于每岁除夕,命翰林学士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庆贺新年的到来,后来又亲自操刀。《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所题的联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春联。至宋代,一些文人士大夫仿效孟昶在桃木板上题写对联,但此习俗只流行于宫廷和文人士大夫家庭。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新春之日,所有公卿将相之家,门上都要题写春联。不久,一般平民百姓也在门上题写春联,以增加节日气氛。自此以后,题写春联便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一种风俗习惯。

  春联由写在桃木板上转而写上红纸上,也自明初起。人们之所以用红纸,据说是因为过去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年大年三十就出来虐人害物,但它畏惧红色,人们就用大红纸来吓唬它。由题桃木板改为写红纸,简便得多,所以人们都乐于接受。

  手执艾旗招百福 门悬蒲剑斩千邪

  按古代习俗,新年到来要喝柏叶酒、插桃枝、题写桃符。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在门旁悬挂艾草、菖蒲。而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要佩戴茱萸,把茱萸挂在门上,或放于井中。

  艾草,又称香艾、家艾、艾蒿。以艾叶入药,可治关节痛、神经痛等病。因艾叶有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房屋前后种艾草。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五月初五为“阳极之日”,又叫“天中节”,正是各类毒虫邪气活跃之时,因此人们采集艾草,晾干后束成人形,悬挂在门上、窗上,以驱毒辟邪。据晋代《风土记》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艾草编成虎形,或者用彩布剪出一个虎形,然后把艾叶粘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东西称为“艾虎”。妇女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把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