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这艘船,展览就进入了充满悲怆与抗争的近代。在一个有些昏暗的空间,复原了江海关税务司的办公室场景。旁边的墙上展出了五任外籍总税务司照片,相当于当时的5位海关总署署长。五任外籍总税务司照片的背后是这样的史实:1898年,清政府为赔偿甲午战争失败后的对日赔款,以关税为抵押,向英德两国银行借了大笔外债,同时被迫承诺,45年之内不对海关制度作任何变更。1943年还清借款,同时美国在华势力也超过英国,顺理成章地夺取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 “百年洋关”时期,不仅海关行政管理权被洋人所掌控,海关建筑也是清一色的西洋式建筑。在一个展厅的墙上是7个洋关的建筑画,这些建筑多数保留至今。这些外表光鲜的建筑提醒着参观者,近代海关被洋人所把持的冰冷事实。 18000余件藏品资料,有些宝贝不能不看 博物馆一层现代海关部分,一扫近代海关部分的压抑。 “这是毛主席签发的新中国海关总署首任署长孔原的任命书,是孔原署长的后人主动捐赠的。”解说员告诉记者。 众多的藏品和资料证明着一个规律:“国盛则关兴、国弱则关衰。” “海关博物馆共征集各类藏品、资料18000余件,其中宝贝不少。”倪云告诉记者。 从解说员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这些宝贝的价值和惊人之处: ——这是拉萨海关查获的元代观音立像,经当地文物主管部门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是国家二级文物;这些唐卡都是国家三级文物,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国家二级、三级化石(相当于二级、三级文物)。 ——这是海关查获的象牙工艺品;这是海关查获的部分佛像以及精美的瓷器、陶器等文物。 ——这里展出的有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等人的书画,是海关查获的珍贵的走私文物。 在博物馆大楼前的地下广场,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海关902”艇。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同志乘坐“海关902”艇从深圳前往珠海视察,在艇上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的一部分。“海关902”艇退役后成为海关博物馆的馆宝,博物馆设立了专题展厅。专题展厅采取传统展览方式与声光电手段相结合,既有实物静态展示,又有蓝天白云与珠海城市绘画、泥塑海浪等。灯光造浪、海上日出投影、小平南巡专题片展播等营造出海天一色、船艇出海的效果。 大龙邮票为何在此现身?那些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 在海关博物馆的玻璃展示柜里,有一套“大龙邮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开端,被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列入73种世界各国最早邮票之一。 珍贵的大龙邮票为何出现在海关博物馆?答案是:当时海关的职权林林总总,十分宽泛。大龙邮票是1878年由海关印刷发行的,当时的全国海关的首脑机构是总税务司署(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总署)。总税务司署下设征税部、船钞部、教习部、邮政等部门,监管、征税、缉私、统计等海关业务,海务港务、引水、巡江、气象观测与海港检疫、同文馆、邮政等都由海关负责。 大龙邮票是五爪金龙图案,据记载,邮票最初的设计方案并不是这样的,而是由外国设计师设计的裸体女人图案。这个方案被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否定了,代之以象征皇权的五爪金龙图案,因而才得以顺利通过成为我国第一套邮票。旁边的两个展柜中分别陈列着小龙邮票和万寿票(慈禧太后60岁诞辰发行的纪念邮票),海关办理邮政事务期间共发行了三套邮票,中国海关博物馆已经收集齐全了。 在展厅内,李鸿章题写的“津海新关”巨大木匾也很引人注目。清光绪十四年(1888),津海关扩建办公楼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题写了“津海新关”四字,制成匾额。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