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太白醉酒澄泥砚赏鉴

时间:2016-09-17 14:39来源:未知 作者:王家年
藏友老陈最近又买到一只相当漂亮的澄泥砚,以“太白醉酒”为纹饰,拿来细致观察,颇有感想,更值得收藏。

 

      藏友老陈最近又买到一只相当漂亮的澄泥砚,以“太白醉酒”为纹饰,拿来细致观察,颇有感想,更值得收藏。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李白出生在碎叶。5岁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25岁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80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名声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更大。

  李白的《将进酒》中“将进酒,杯莫停”,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很爱喝酒,但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值得研究。

  应从“斗”说起,现在斗离人们远了,人们曾经见过的斗,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跟现代称粮食的斗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约现在的二尺多。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

  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李白连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李白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