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性价比”。李延认为,对于相同价格的古典大师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投资收益来说,前者更为稳定及安全。而对于同等名气的西方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多数时候前者的购入价要更低。
根据艺术品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统计,西方现代、战后和当代艺术作品是投机性和回报率最高的作品。其中,一些在世艺术家的身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格哈德·里希特、杰夫·孔斯、格伦·布朗和克里斯托弗·伍尔等。
从西画窥西方艺术投资之道
佳士得杰伊·温茨曾说:人们总是对那些稀有的、优秀的印象派和现代主义作品充满渴望。他主持了2012年2月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和超现实主义专场。巴黎画派代表人物之一莫迪利亚尼作品《戴帽子的让娜·埃布泰纳》售价约为2.64亿元。杰伊·温茨的话点明了西方油画中最热分支之余,其实也道出了西方艺术投资之道:“稀有”和“优秀”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在这个大框架之下,“中国”是另一个关键词。上海杰奎琳画廊在2006年成立时几乎没有西画市场,选择19世纪-20世纪法国艺术家作品来敲开中国市场大门,也是因为中国市场对这个时期的法国艺术大家相对来说更为熟悉一些。在推介展示其藏品时,他们会有意识地选择与中国相关的主题或者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去年推出的“大师的大师”板块,研究对象是20世纪早期留法,后来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史代表人物的中国大师和他们法国老师们的作品。在8年的经营中,他们大获成功。
收藏的另一个窍门是,选择一条学术主线进行系统性收藏,要比零碎的收藏更具投资价值。拍卖行里藏家收藏品专场往往会取得零碎拍卖更好的拍卖结果,因为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主题,每一件藏品都会从这个主题中受益。吴敏僖向经济观察报称,作品升值的途径很多,但多数会经历展览或被出版。那么无论做展览还是出书,相比零碎的收藏,具有学术主线的系统性收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这样的收藏也更稀缺,更受追捧。
正摆脱束缚的投资潮
在国内西方艺术品交易存在现实困难,高额关税使得目前中国买家多在海外淘宝,他们主要通过古董博览会,古董店、古董市集和拍卖行等途径进行收藏。
关税情况正在改善。中国第一个文化保税区,自去年歌华天竺文化保税区落地北京。文化保税区让伦勃朗和毕加索等作品能够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开展拍卖。保税拍卖起着桥梁的作用,让买家在国内便可以购买及欣赏到国外的作品。
中国市场对于西方艺术品的了解欠缺是其发展的另一制约。这也使得国外的拍卖行和博览会在现阶段正着力推广西方艺术品普及。受制于市场所限,TEFAF原本拟与苏富比共同举办古董博览会也作罢。苏富比转而在中国选择大力发展展览和私人洽购业务,尤其是后者——通过接触个别客户,或通过私人洽购展的形式进行艺术品推介和销售。
私人洽购在全球发展迅速,约占全球艺术市场的52%,为历年新高。2012年,苏富比全球私洽成交为9.065亿美元,较2011年递增11%。
其优势在于,有别于拍卖会或者博览会,私洽能让买家慢慢欣赏艺术,跟专家了解知识及收藏心得,继而才考虑购藏的问题,这方式与公开拍卖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相比,特别方便买家深入了解他们不熟悉的艺术门类。
近两年风靡的艺术基金是另一种可供买家选择的投资方式。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一般是由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艺术投资基金是代客投资,然后由专业的艺术经营机构来运作,包括艺术史家、艺术家、策展人、鉴定家、艺术机构、艺术顾问公司等,共同把握基金的投资方向。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