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什么样的艺术品才值得收藏(2)

时间:2013-11-17 09:31来源:未知 作者:许悦 宋清
我认为文人画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是以道体画,从道的高度来认识、体验、阐明并充分发展文人画。南北朝时期,宗炳提出了澄怀观道的概念,澄清自
 
  我认为文人画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是以“道”体画,从道的高度来认识、体验、阐明并充分发展文人画。南北朝时期,宗炳提出了“澄怀观道”的概念,澄清自己的胸怀,量周沙界,心包太虚,这样画家的意识才能和大自然融合,天人才能合一。“澄怀观道”从道德经的角度上来讲,无为而无不为,能够自然而然表现绘画,表现画家的情思,表现画家所观察的对象,这实际上就是道。
 
  第二,文人画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写意”,以意入画。现在有些人对于写意的理解我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好像这就是写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画家的“意”要和大自然相合,和大自然的规律相合。
 
  第三,“诗画合一”。苏东坡评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认为这是千百年来对文人画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文人画强调“大象无形”,强调“取之象外”,强调以意造境。
 
  第四,文人画要求“以书入画”。书画皆以笔线造型,同出一源。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元赵孟頫有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由此可知,一位画家如果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是断难画出有书卷气的好画来的。
 
  赵利平:看以前的文人画,似乎大多数画家都是郁闷、不得志,他们内心压抑太多,需要抒发。
 
  刘斯奋:董其昌就不郁闷,黄公望则是与世无争的心态。
 
  徐志兴:文人画畅神抒情,不一定非要郁闷的时候才画得出来。就像赵孟頫,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艺术当中,他通过文人画抒发情感,表现自己对中国画的美学取向。
 
  我觉得中国画的美从孔子时代就奠定了,那就是“真善美”,后来的文人画都是以“真善美”来奠定基础的。真善美如何表现呢?它需要画家的情、意、神和客观事物相融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就像郑板桥画竹子,他的题画诗就写到“疑似民间疾苦声”,他听到竹子的声音就好像听到民间疾苦的声音,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说明他是关心劳苦大众的,他的绘画不单纯是一种笔墨游戏,他通过笔墨表现的是他的情。在他看来,竹子是高洁的、积极向上的,人也应该如此。这就是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是文人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如果从王维开始,把各个朝代主要的文人画画家排除在外,那么中国美术史恐怕就缺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丰富内容。
 
  文人画VS院体画
 
  赵利平:与“文人画”这个概念相对应的是“院体画”,对这两种绘画形式的争论从古至今一直没停过。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来看,价格最高的是齐白石等人的文人画,但名气不高的文人画却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反倒是相对“匠气”的院体画更好卖。
 
  刘斯奋:院体画,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能欣赏,而文人画想人人都能欣赏就比较难,即使是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如果不是他们的艺术地位已成为定评,恐怕照样没有多少人要。拿一张工笔画和一张写意画让老百姓挑选,绝大多数人选的还是工笔画。因为对于超越技术层面的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总是不容易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但一部艺术史的“高度”,却恰恰是由这一部分艺术家支撑起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追求广度往往必须放弃高度,而若立志追求高度,就不必太注重市场。
 
  赵利平:文人画和院体画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刘斯奋:院体画最初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画面富丽堂皇,作画认真仔细,还一定要偏写实,这三大特点就形成了院体画的主要特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