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奇志 作
12月6日,深圳市获全国书法“兰亭奖”作者作品展暨研讨会在深圳市文联举行。“兰亭奖”是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是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奖项,每届全国获“兰亭奖”一、二、三等奖的作者总数不超过30人。深圳书法家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均有不俗表现。
5位获第四届“兰亭奖”的深圳书法家中,李锐获佳作奖二等奖,孙宪华获佳作奖三等奖,彭双龙获第三届“兰亭奖”三等奖及本届“兰亭奖”佳作奖,左奇志及魏有永获提名奖。他们均是深圳书法界的优秀代表,其中有“60后”“70后”“80后”,可以说是深圳书坛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深圳有数十名中国书协会员,有近百名省书协会员,有上千名市书协会员。这正印证了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刘恒评价深圳书法的佳话:“纵观当今书坛,气象繁荣,精英辈出。而颇具气象者,当属深圳。”
5位获奖作者植根于传统,又有着现代的思维,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李锐取法欧阳询,作品风格一如其名,峻拔锐利;孙宪华榜书出自于龙门四品,下笔凌厉而厚重,有一股震人心魄的力量;彭双龙行草承传“二王”,体现了帖学一脉中精致小巧的一面,雅致而耐人寻味;左奇志的小字取法“二王”,笔法细腻,笔画简洁,起承转折灵活多变;魏有永以孙过庭草书风格为主调,近年又融合于右任行草,建立了个人艺术的风格。
这次举办深圳市获全国书法“兰亭奖”作者作品展暨研讨会,不仅是展示深圳书法家的创作实力,也是为打造“书法深军”的构想迈出重要一步。市文联希望通过这次高水平的书法展出,使更多人了解深圳书法蓬勃发展的现状,呼唤更多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书法的创作中。
(彭海霞)
魏有水的作品主要以行草书为主,草书出入于孙过庭的《书谱》及怀素《小草千字文》之间,又有意把于右任的简洁、朴茂融入其中。行书基本上是以“二王”为旨归,追随传统。这是学院派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看其4年前的“兰亭奖”获奖作品,是以条屏形式装裱的一幅中堂,书写内容为毛泽东的《北戴河》,其对草书的字形及笔法很熟练,行气贯通,在墨色的运用上故意运用了浓墨与枯墨的对比,节奏感十分强烈。整篇章法完整,可以看出其驾驭行草笔法较为熟练的控制能力。在“二王”系列书风的基础上,掺入了明清人的笔调,一眼看来,视觉效果较为深刻。(吴慧平)
综观李锐的作品给人最明显的印象是,每一件作品都有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李锐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有自己较为独特的个性风格,获奖书家中他的个性风格是比较突出的。章法上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强烈,字形的大小字距行距的变化都比较大,用笔上方圆并重内掖外拓兼施,往往尖笔入纸驻留收放回旋有度,有时略增加一些类似于褚河南的跳跃用笔或类似于赵佶之装饰性处理,很是俏皮。他用笔的速度应是迅疾的,但当留时留得住,具有很好的节奏感。观其书很像欣赏音乐作品。李锐书法的第三个特点是,基本功比较扎实能入古出新化古为今,除了从简介上知其师法言恭达外,我不知其师承,亦不知其学过哪些碑帖,但观其作品,他对欧阳询的行书,张旭、高闲、傅山的草书以及杜牧的张好好诗卷、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杨维帧的草书等名家名作都下过极深的功夫。(丁 政)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