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新水墨:何处求新(2)

时间:2014-01-22 10:09来源:未知 作者:DY
相较于与传统文人画和写实主义水墨相对应的新水墨而言,这个意义上的新水墨是狭义的新水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定性,但很难形成一种学派式的艺术

  相较于与传统文人画和写实主义水墨相对应的新水墨而言,这个意义上的新水墨是狭义的新水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定性,但很难形成一种学派式的艺术运动或潮流。因为,其内部的差异性太大,无法从学术上予以定位。不过,艺术市场对定义新水墨的愿望却非常强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今天新水墨作为艺术热点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艺术市场所赐。2012年,嘉德拍卖和保利拍卖两个国内最大的拍卖公司分别推出数个以新水墨为主的拍卖专场,由年轻水墨画家创作的新形态水墨作品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其他拍卖公司相继跟进,推出新水墨拍卖专场。这股新水墨市场的新潮流在2013年初,由于国际性大拍卖公司佳士得、苏富比开启新水墨专场而被推向高潮,在该年内,其热度持续走高。但是,为什么艺术市场会集中发力推动新水墨?在传统的艺术市场中,当代水墨一直是不太受到重视且成交额也并不高的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整个艺术市场萎缩,但艺术市场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青年艺术板块由于价格门槛低、投资风险较小、远期增幅大而受追捧。随着近几年当代艺术持续下挫、国画市场率先复苏,由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新水墨、新工笔则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市场领域。一方面,在国内,水墨具有广泛的收藏基础,传统水墨藏家转型收藏新水墨作品的宽容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收藏信心减弱,新水墨因其既具有国画的基本形态、又具有当代艺术的某些特征而同样能够被当代艺术藏家所接受。从实际情况来看,新水墨专场拍卖尽管成交总额都不是特别大,但成交额一直保持较高比例,这进一步拉升了拍卖公司、画廊、藏家、画家及相关产业从业者的信心,新水墨因而迅速升温,形成热点。在此意义上,新水墨热,是艺术市场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他们也对此怀有疑虑,希望学术界能对新水墨做出理论上的反应和长期的价值判断,以保持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但艺术市场中的所谓新水墨,其类型过于丰富,无比多元,有时甚至一些现代大家、知名油画家或当代艺术家的墨戏亦名列其中,难于进行理论总结。不过,学术界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新形态水墨的关注和研究,尽管这种声音一直不是主流,而且对新形态水墨的理论总结和命名也一直存在分歧。同样从2012年开始,“水墨纵横——2012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水墨新维度:2013批评家提名展”“青年墨语: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及相关学术研讨会相继举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2月11日,“水墨艺术:古代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礼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开幕,展览策展人何慕文(Maxwell K. Hearn)特别提到,展览作品不涉及遵循国画传统规则及国画结合苏俄写实主义的派别,也不涉及一味地跟随西方现代主义理论走的派别。“文字”“新山水”“抽象”及“非架上”4个主题囊括了35位画家的7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基本包括了上述各类新形态的水墨,但同样无法用“新水墨”一词定位其类型、内涵和价值。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巫鸿在展览研究文章中认为,展出作品可以定位于“由国画形式演变而来”“以革新媒介阐述中国内涵”的当代艺术作品。

  在水墨领域,如何从根本上摆脱千年来形成的既有文化范式,突破画种的界限从而参与进当代艺术的进程,并对整个艺术产生影响和贡献?这是90年代以来从事水墨实验的艺术家们的“终极”追问。现在,这似乎即将成为事实。正如巫鸿所言,他所关注的,究其根本不是“水墨”,而是“当代艺术”。而且,在更早些时候,这种可能业已出现。2003年,由栗宪庭策划的“念珠与笔触”和由高名潞策划的“极多主义”两个展览举办,尽管这是两个不同的展览,但其中均包含了大量“重复性书写”的水墨艺术家,张羽、梁筌、李华生、刘旭光等画家是其代表。这种“重复性书写”的新水墨多是抽象艺术形态,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抽象艺术,因为他们普遍注重绘画过程、程序和对时间的占有,由于艺术形式被降到最低,因此,批评家们更关注的是其“无意义”艺术行为及其理论价值。在这里,这些水墨艺术实际上已经脱离开传统的范式,尽管依然在使用着传统的材料,但对其意义的讨论,却已经进入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理论层面。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