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访著名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教授

时间:2012-05-18 10:01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姜宏强
作为一名学者,翟中和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引领了一批前沿性、先进性的学术研究课题:他的“优质”、“高产”也为人称道,为中国生物界培养了一批中流砥柱。

 

 

        北京,蓝旗营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对翟中和院士的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按照惯例下楼散步的时间到了。可是,82岁的老院士却紧紧拉住记者的手说,“我们继续聊、继续聊。”夫人杨澄教授说,“看见家乡来人,他有说不完的话;看见年轻人,他的情绪特别好。”

  作为一名学者,翟中和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引领了一批前沿性、先进性的学术研究课题: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的“优质”、“高产”也为人称道,为中国生物界培养了一批中流砥柱。

  用启功当年题赠给他的一句诗说,“造化无心人有言”。在学生们心中,翟中和院士是严师更是慈父,是他们“一辈子奋力前行的动力源”!而知名生物学家何大澄教授则这样感怀师恩:“六艺皆传一心暖,三更批阅两手寒。”

  困苦求学中,“省溧中”校风师德教人难忘

  1930年8月18日,翟中和出生在溧阳马垫一个叫“八字桥”的偏僻乡村。

  翟中和8岁就失去了母亲,是慈爱善良的祖母担起了抚养他的责任。村里识字人很少,但翟中和仍在当地的一所简陋的乡间初级小学接受了启蒙教育。回忆起泥泞的江南小路上的上学情形,翟老历历在目:“光着脚丫,油纸伞的伞柄就顶在肚子上,逆风走向离家6里的学堂。”

  初中三年正值抗战后期。动荡时局中,翟中和转了三次学才读完初中。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翟中和考入了江苏省溧阳中学。“‘省溧中’的校风师德教人难忘,很多老师虽然生活十分清贫,教学态度却十分认真。”翟中和至今仍对当年老师的为人师表记忆深刻,他将他们看作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 

  高中时的翟中和,除了对文学有兴趣,对其他科学并没有太明显的喜恶,各科成绩也比较均衡。在高三考大学前,他仔细考量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并结合家庭实际条件,作出了大学进入生物学系学习的决定。虽然他爱好文学,但他对于文科专业毕业后寻找到好的职业并没有信心。对生物学他有一定的兴趣与爱好,医生或者农科人员也是他可能选择的职业,“我是和农民一起长大的,学习农学我也很乐意。”当时的生物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根本不能想象到此后几十年生命科学发展得如此迅速。

  填报高考志愿表时,翟中和开始填的是北师大生物系,同学无意中看到他的志愿表,便问他为何不报考清华,他就涂掉了原来的志愿,重新填报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就这样,1950年,翟中和考入了清华大学。 

  两次赴苏联学习,叩开科学研究的大门

  清华园的一切让翟中和感到陌生和亲切,“我第一次看到了实验室和图书馆,第一次看见了显微镜,第一次使用自来水和电灯……”在清华,翟中和幸运地聆听到陈桢、赵以炳、沈同、李继桐等名教授的授课,“这些名师最大的本事是可以把复杂的课程讲得深入浅出。”这位穿着大褂的农村学生对清华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翟中和从这里“获得了生物科学的启蒙教育,并受到了很深的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

  1951年,翟中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学习。翟中和至今记得刘少奇的讲话:“新中国刚建立,国家还很穷,你们的责任就是建设祖国,所以在苏联学习要尽量考5分。”

  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漫长而阴沉冬季,清晨严寒中的涅瓦河大桥上留下了翟中和步履匆匆去上课的背影。由于没有俄语基础,上课连笔记都没法做,他就下课借苏联同学的笔记抄。除了专业课,他还要抓紧时间学习俄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翟中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他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功夫不负苦心人,除了一门历史唯物论是4分,其余44门课全部是5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