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常州青果古巷·名人篇·恽寿平

时间:2012-09-04 09:21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邵玉健
恽寿平,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

     

 

 

      恽寿平,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1633年阴历十一月初一生于武进区湖塘镇上店。因其父恽日初晚年居住在离青果巷仅一百米的观子巷(北起今延陵路,南至新坊桥,现为和平南路的一部分)恽寿平姐夫邹登嵋家,为侍候父亲,恽寿平凡在常州城时一般都住此,达十多年,直到1578年其父在姐夫家去世。他还与许多青果巷的文友交往密切,1662年的一个秋夜,他就是在青果巷唐宇昭家的四并堂半园,与王翚(字石谷)拜为金兰之交。

      他受门第书香熏陶,自幼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的抗清队伍。1648年,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掳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陈锦遇刺身亡,寿平扶灵柩北归时,在杭州灵隐寺与父亲相遇,留寺为僧若干年。其间恽寿平从父读书、学诗,课余绘画以娱情寄兴,与复社遗老及反清秘密志士交游。1654年前后,恽氏父子返回故里。少年时代这段出生入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 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莫云卿、庄子纯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翚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恽寿平为王翚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 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恽寿平悲欢离合的少年经历,对其成年后的绘画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淡泊其志,雅逸其画。艺术上,恽寿平最初从父亲学习诗文,从叔父学画,花鸟兼学黄筌、徐熙。他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瓉等人,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见解,他在《南田画跋》宣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又说:“宋法刻画而无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恽寿平山水于荒率中见秀润,他32岁所画的《灵岩山图卷》,尖毫勾皴,浓墨点树、高旷清淡,中期山水,浸润宋元诸家,吸取王蒙等人的长处,40岁左右作品最为精彩,例如43岁的《山水画鸟册》,技法灵活多变,此时恽寿平的艺术已日趋成熟,他运笔飘逸潇洒,达到了“维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形神皆备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风格的高超技艺,晚年的花卉比较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57岁的《牡丹扇面》为去世前一年所作,笔墨简率苍劲。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

      恽寿平不仅画作出众,风格独具,而且兼工诗书,题句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恽寿平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名盛一时。由于恽寿平一洗前习,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因而四海之内争学南园画风、诗意和书艺,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重要论述,及创作思想,尽都包括在他的《南田画跋》和《瓯香馆集》中,他重视山水画的使欣赏者“不著寻山履,身居云海图”的怡情作用,把“脱尽纵横习  “无意为文”、“淡然天真”的高逸看作绘画美的最高境界。他认为,“高逸”固然与“简”有关:“画以简贵,如尚简之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和传写出绘画对象之神的作用。对于学古人,他主张学而变,变而又笔下有古,即所谓:“不相蹈袭”,有“变体”,“如兴弼将子仪军,旌旗变色”,“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云西丹邱直向笔毫端出入。”此即“不同之同,不似之似”。他的画法自谓“春风桃柳、霜天梅菊助我神”,“灌花南田,玩乐苔草”,在其天机物趣中创作一翻天地,他的这些论述及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革新影响。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