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从弹琵琶到做琵琶再到自办乐器厂

时间:2012-09-12 09:12来源:未知 作者:周逸敏
对于王东宝来说,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琵琶乐器厂打理好,做大,做强。

 

 

      对于王东宝来说,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琵琶乐器厂打理好,做大,做强。“我今年73岁了,乐器厂也是常州市唯一的一家。”从弹琵琶到做琵琶,他这辈子与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小就有艺术细胞

  说到琵琶,王东宝就来了劲,8月24日一到他家,他就弹奏了几支琵琶曲,不大的房间里顿时流淌着一种优雅。

  王东宝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他从小就对音乐、绘画充满了兴趣。他有5个兄弟姐妹,王东宝排行老五,在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经济很困难。一直到他9岁时,大哥才用自己微薄的工资送他上了学。后来勉强读到初中,但由于家境实在贫寒,他只得含泪辍学了。

  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美术课和音乐课,拿到一本小人书就爱不释手,老师在黑板上画,他就在废纸上学着画。高年级同学拉二胡,一曲《病中吟》他听得如痴如醉。

  他很想有一件乐器,虽然那时乐器也不贵,一把胡琴只要10元,但是囊中羞涩的他,过年只能拿到几分钱压岁钱,无论如何也是拿不出这笔“巨款”的,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手里的笛子、二胡,心里羡慕得像小猫爪子在挠。有一年夏天,他母亲叫他去卖桃子,他想用卖桃子的钱来买把口琴,整个暑假才赚到9毛钱。就用这9毛钱,他终于买到一把口琴,欣喜若狂。 

  他对音乐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天,母亲烧菜料酒没了,叫他到街上店里去打酒,走出家门突然被巷子里别人家广播里传出的二胡曲《病中吟》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坐在街沿上静静地欣赏起来。一曲终了,他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妈妈望着空酒瓶问:“酒呢?”“啊——”王东宝这才想起忘记买酒。母亲没有饶过他,拧着他的耳朵一顿痛打,还罚他一天不吃饭。

  然而,他对音乐的热爱还是痴心不改。

  逼出做琵琶的念头

  王东宝参加工作的单位是当时常州最大的商店——百货大楼,而且是第一任的美工。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这可是一个让很多人眼馋、十分吃香的职业。他布置的橱窗,既有艺术性,又展示了商品。每逢节假日,百货大楼霓虹闪烁,五光十色的橱窗陈列,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到这时,就是王东宝最得意的时候。但是不久,他离开了这个最喜爱的职业调到了商业局,不久又让他去站柜台。他很苦闷,就边做生意边画速写,这又成了别人嘴里的“把柄”。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些拉二胡、弹琵琶的朋友,虽然乐器各有千秋,但王东宝对琵琶情有独钟。他花了3个月的工资用32元从朋友那里买了一把琵琶,爱不释手。而这时,他又被调到戚区工作。

  戚区当地有一家制造水泥船的厂,文革时武进一些剧团的演员全都下放到那里。来了演员,厂里的文化生活自然热闹起来,那家厂长知道王东宝会画画、会琵琶,就请他去弹琵琶、画布景。后来,厂长对他说:“我用什么来谢你呢?”“不要说谢,真要谢就送我一段木头好了。”“木头?”“对,就是木头。”王东宝看中的是做船橹的木头,据说还是从柬埔寨进口的。“好,好,好——”厂长满口答应,他没想到王东宝要的“酬谢”竟只是木头,就任他挑了一段。王东宝兴高采烈地掮了一段木头回去,自是有他的一番小算盘的。

  这缘于他前一阵到上海出差的一段经历。他与同事办完正事,就到上海一百转转,转到民乐器柜台时,他的脚就挪不动步了:一把用银丝镶嵌着龟背龙头的“龙凤呈祥”琵琶挂在那里。他对营业员说:“请把那把琵琶拿给我看看好吗?”营业员白了他一眼:“你是看,还是要买?要看就这样看。”“一看、二试、三买。”营业员翻着眼皮上下打量一番王东宝的衣着,边取琴,边装着漫不经心地说道:“这把琴可要二百多元哟!”王东宝也顾不上看她的脸色,调好音就弹了一曲《阳春白雪》。哪知,琴声一响顾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少内行还竖起大拇指。那位营业员态度也陡然转变,她客气地问:“同志,你觉得这琴怎么样?”王东宝其实只是想过一过高档精品的“瘾”,口袋里也无分文。不过他故作镇静地说:“这把琴确实不错,但我们还要回去向团长请示一下。”他边说边拉着另一位同事拔脚溜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