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肃同志是我市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哲理化是他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散文集《毗陵散笔》、《春云秋品》、《绿的回旋》,不仅在常州,在江苏,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陈肃散文中的哲理,不是一般人都能想得到说得出的道理,而是奇思妙想,是一般人悟不出道不明的深刻观点,是散文内容的升华和点睛之笔,对读者有启发、引导、警醒和震撼的作用。近读陈肃先生在《常州高新区》报副刊发表的《城向江畔移》(2003年9月8日三版)、《报国的土地》(2007年8月28日三版),再一次感受了他作品“形散神不散”的艺术魅力。 这儿值得一提的,是陈肃先生保护常州文物的赤子之心。陈肃不仅是散文名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常州文史工作者,常州文物的忠诚保护者。当他看到常州的名胜古迹和明清、民国古建筑大规模地被拆毁,被移建,感到痛心疾首,十余年来,他联络羊淇、羊汉、顾雪雍、贺忠贤、朱达明、潘茂、张俊彦、吴之光、夏星南等文化老人,运用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通过多种渠道去反映,去呼吁,去抗争。没有他们,决不会有那么多的媒体和高层文物专家来关注常州的文物保护。陈肃同志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撰文呼吁保护常州文物。为了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改制卖给私人,他们还勇敢地走上法庭以讨还公正。这帮老人为何如此锲而不舍?他们与此有个人恩怨吗,他们背后有小集团的利益诉求吗?没有!常州文物的生死存亡,与他们的个人利益毫不相干。他们怀揣的是对江南古城的依恋,怀揣的是对历史文化的钟情,怀揣的是对保护国家文物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可爱的人。(文/李寿生)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