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中国舞美第一人

时间:2012-10-11 09:01来源:未知 作者:沈芸
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陈逸飞、蔡国强、韩立勋、韩生……这一串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曾受教于他。

 

      他是一位舞台艺术名家。样板戏《海港》、“文革”后的“平地一声雷”话剧《于无声处》、1988年首度被搬上大陆舞台的白先勇版话剧《游园惊梦》、新世纪初“一出戏拯救了一个剧种”的甬剧《典妻》……新中国戏剧史上诸多里程碑作品以及多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晚会的舞美设计,就是他——常州人周本义。八旬人生,参与创排160多部戏剧,横跨20多个剧种,5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舞美大奖,多次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等奖项。

  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陈逸飞、蔡国强、韩立勋、韩生……这一串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曾受教于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舞美、服装班底,大多由其学生担纲。

  上月,我市到上海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82岁的他依旧硬朗、依旧忙碌,上海市教委、上海戏剧学院为其专设创新工作室,每年拨款100万元,让其研究任何他感兴趣的课题。上半年他刚刚与焦晃合作完话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目前有两部大戏在手,此外还在为个人油画展赶创作品……

  我国第一批公派苏联留学生

  1931年,周本义出生于武进奔牛一户普通农家,1950年考入上海剧专(上海戏剧学院前身),1954年,受院长熊佛西力荐,成为我国派遣至苏联列宁格勒(现为俄罗斯圣彼德堡)列宾学院深造的6个留学生之一,如今坚持舞美设计的就只剩他一人了。

  周本义在学院油画系M.鲍勃晓夫教授工作室学习了6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在苏联,外国师生的教学方法让他大开眼界。起初,他和在国内一样,埋头苦学。他感觉外国同学是另类:画几笔,跑一边抽烟喝酒。一次,老师提醒他:“你们中国学生真笨啊,模特都走了还在画?”一语点醒,绘画最讲究的是第一眼感觉、是灵感。

  这么多年,绘画始终是周本义的最爱,他当年的许多素描稿,多年来是不少“60后”画家的临摹范本。他至今保留了大量当年的油画习作。有幅画面上一个俄罗斯小伙转头凝神张望,寥寥几笔,一抹一撇一捺间,人物神态、光影对比,处理得干净利落,引得同去的、在沪上小有名气的常州籍油画家刘伟光忍不住连连赞叹。

  中国戏剧舞台舞美第一人

  1960年,周本义回“上戏”任教,勤勉耕作,佳作迭出。以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舞美设计,周老评价为“一戏一格”,他反对一味搞包装、出花头,主张简约的多样化,“不用钱‘堆’,照样能出好戏。”

  比如得意之作甬剧《典妻》。《典妻》改编自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周老曾到柔石故乡体验生活,长满青苔的石板路、长年潺潺不息的街边流水,最后都被糅入舞台模型中,反衬着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时又与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还设置了一道大宅门,门内外构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人物命运也有极大的反差。这个物景的运用,为揭示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部《典妻》成就了新甬剧,使一个未老先衰的剧种,焕发出新生机。

  虽为舞美,周本义对戏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编剧和导演。由无锡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阿炳》,最早叫《雷震电》,十分拗口,经周老提议改为现名,并为其重新整理剧本大纲,其舞美设计简单大方,仅用了两组道观的建筑立柱,两块活动布景多次变化移动,就营造出剧情所需的包括道观在内的多个场景,上演后获得一致好评。1986年,困境中的广西柳州市桂剧团创排《泥马泪》,周老为一个封建迷信故事提炼出抵制造神运动的全新主题。演出结束后,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赞许该剧是“桂剧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从中央到地方,连篇累牍地报道,《人民日报》等十几家大报及期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北京戏曲研究所副所长、《戏剧评论》副主编吴乾浩撰文《翻旧案、立新意——评桂剧〈泥马泪〉》专论十数篇。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