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寄,1856年5月18日生于钟楼区北大街南段东侧的临川里(今官保巷北,局前街南,县直街西),原名庾,字敬山,一字景山,号结一宦主人。1910年,屠寄辞官后,携全家回乡。因临川里祖宅破败无法居住,便租住了青果巷东约一百米麻巷中段北侧的“吴氏中丞第”部分建筑(今常州市中医院范围内),从此在那安家,直到病逝。他是史学大家、教育家、社会学家。1885年考中举人后,到江西、湖北等地襄理学务。1888年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任在广东的广雅书局分校及广东舆图局编纂,主修《广东舆地图》,并在广雅书局与缪荃孙等整理《宋会要》稿本。 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二甲第十名进士,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京师戒严,他兼任五城团练局总稽查,负责监督火药库康字营工程。之后曾任工部候补主事等职。1895年,应钦差大臣延茂之邀赴黑龙江省查办漠河金矿事宜,于同年10月抵达齐齐哈尔。1896年,延茂要回北京,但清政府会典馆咨文要求测绘黑龙江地图,而黑龙江省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时任黑龙江将军的恩泽奏准朝廷允准,留下屠寄担任黑龙江舆图总纂,主持测绘和纂修事宜。不久改舆图总局为通志局,并预聘屠寄为通志局总纂。同年10月,成立了黑龙江舆图局兼通志局。他特办测绘讲习所,并亲率学员跋山涉水,实地测量。到1898年将黑龙江六城的草图全部绘制完毕。第二年又完成了黑龙江省舆图的审修及《黑龙江图说》的撰写。 但纂修《黑龙江通志》的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1889年,清廷议办东清铁路,设黑龙江五城木植公司,令他负责。同时又应盛宣怀奏荐任黑龙江省电报局总办及黑龙江省寿山将军幕中记室。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寿山受此影响,向停泊在黑龙江中的俄国舰船轰击,屠寄力阻未成。开战不到数月,清军大败,瑷辉失陷。他无奈离开黑龙江。途经蒙古遇盗,随身携带的不少珍贵书籍散失,他痛心疾首。沿途他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蒙古历史的资料,为以后的蒙古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02年,在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复校,屠寄任正教习。次年,他因违抗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的旨意被解职,后到在沈阳的奉天大学堂任正教习。1905年,他调往浙江省淳安县任知县兼该县初级师范学堂监督。1910年携全家回家乡,定居天宁区麻巷。后曾任武阳教育会会长。并应张謇之邀任通州国立专修馆馆长。辛亥革命前夕任武阳农会会长,团结进步力量。他与长子屠宽(同盟会会员)在常州组织地方力量及中学生参与光复活动。常州光复后,因其德高望重,被推举为武进县民政长。为地方整饬赋税,禁烟禁赌,兴办学校及革除社会陋习克尽其力。1913年,他拒绝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任命其为武进县知事,辞职回家,专事蒙古史研究。1917年,他应蔡元培之邀,北上任国史馆总纂,同时遥领武进县志总纂。1920年回到常州,又历任武进县水利总董、武进县积谷总董,1921年被公选为武进县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为解除常州北门水患,他任北塘河工局总董,筹款开河,因为钱不够,为了节省开支,身体力行天天在河堤上工作,1921年4月北塘河工程竣工,他却累倒。当年阴历八月十五日在“吴氏中丞第”家中不幸去世 屠寄工诗词、骈文,长于史地之学,尤长于蒙古史。他认为蒙古史迹范围广大,现在的中国史所謂元代者,乃忽必烈汗入主中國所統轄漢族之一區,全蒙古統制之地域,逾此甚遠;至若未入中國時之太祖、太宗、定宗、憲宗四朝故事,與西方察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與後之帖木兒汗國,印度之莫臥兒汗國之史蹟,以地域超出亞洲,又包括北方欧洲大陆,幅員之廣,尚為亙古所無,而稱之为《元史》,實不相宜,故別著一史,曰《蒙兀兒史記》。專詳於太祖初起時所平諸部落,與西方諸汗國之史實。所以不稱元史者,蓋以此等史實,本不在元史二字範圍之內也。其書篇目中之重要者,如宗室世系表、西北三宗藩地通釋、成吉思汗諸弟列傳等。其列傳中有為舊史所忽略失紀者,而本書皆為立專傳,如乃蛮、客烈亦、札木合、泰亦赤烏諸部落之史實。其酋長如汪罕、太陽汗等之興亡,均有詳細之敘述。其“漠北三大汗諸子列傳”,則於西域汗國之盛衰沿革,紀述頗詳。同是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評价曰:“屠寄自為史文而自注之,某注純屬通鑑考異性質而詳博特甚,凡駁正一說,必博徵群籍,說明所以去彼取此之由,以著書體例言,可謂極矜慎極磊落也。”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