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念慈,1855年生,字屺怀,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常州城区人。著名书法家、书法鉴赏家、金石学家。其故居位于钟楼区青果巷西段北侧的大马园巷,南距青果巷仅数十米。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就读于龙城书院(其址在今局前街小学)。光绪十一年(1885)入选国子监,专攻制举文。光绪十五年(1889)在礼部会试时高中进士。后授官翰林院编修,与文廷式、江标年相若,才相伯仲,皆有声词馆,号称翰林院三大学者。他沉静处事,理事胜江表,周密细致超文廷式,颇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赏识,曾保举他进经济特科。光绪十七年(1891),他被派往浙江省任乡试副主考官,因涉嫌受贿遭弹劾后被罢官。从此寄居苏州,以撰文自娱。他悠游自得,笃学好古,博闻强识。精擅天文、历算等。费念慈善诗词,著有《归牧集》等,传于世。兼工山水,疏秀妍雅,饶有金石气。《中国画家大辞典》一书谓其在“南田石谷之间”。费念慈工书法,其师法于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兼通魏晋各碑,平时临摹甚勤,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着笔“坚凝卓绝,独冠于时”,尤其是小楷近赵孟頫,写得更为出色,从妩媚中可以看出刚劲之姿,时人争欲收藏。光绪三十年(1904),常州天宁寺重建大雄宝殿,应方丈冶开清镕之请,特手书“大雄宝殿”“匾额,悬挂正门之上,一直保持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学者曾专程来常州寻迹索书,对费念慈的墨迹极为赞赏。他还精目录学和长于鉴赏,善于考订金石文字,金石目录之学,冠绝一时。特别是对各朝名人书画,只要过目,立能鉴定真伪。当时凡是不署名的古代墨迹,经他审定并刻有西蠡小印,非常受艺林推重。另外他的金石和畴人术在社会上也很有影响 。他还刻过白居易的《白氏讽谏》、唐商仲武的《中兴闲气集》(2卷)。费念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病逝。(文/包立本 邵玉健)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