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常州青果古巷·名人篇·张志让

时间:2013-03-25 10:22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张志让,1893年12月28日生,字季龙,常州城区人。

 

 

      张志让,1893年12月28日生,字季龙,常州城区人。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他的父亲是清末江西省萍乡安源煤矿的创办者张赞宸。其故居位于天宁区青果巷中段北侧的“唐氏八宅”之一的贞和堂,西与易书堂相连,东邻刘国钧故居,南近周有光旧居。他少年时代就参加了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随同柳亚子等人击节悲歌,抒发爱国情怀,被柳亚子称为“好汉”。先后毕业于上海大同学院和上海复旦公学。1915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同年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

      他于1921年夏天回国,后任北京政府司法部参事、大理院推事。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让他强烈厌恶。他说:“在北京的几年中看尽了当时军阀争夺政权以及政府上下争夺权利、昏天黑地的现象。要想在这种环境中做出任何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真所谓南辕北辙。”因此,当1926年夏秋传来北伐军攻克武汉、收复英租界的消息时,他毅然弃官南下,于1927年3月来到武汉。在这里找到了著名共产党人、他的堂弟张太雷,一番倾心长谈,令他觉得进入一个政治上的新世界。经张太雷推荐,他进入武汉革命政府最高法院工作,承办民事案件。大革命失败后,他转赴上海成为律师,与中共继续保持联系,多次承接党组织交办的为郑绍文、黄洛峰、潘梓年等“政治犯”辩护的任务。1935年,驻沪日本兵中山秀雄被杀,日本军队乘机派兵进入租界。租界当局急于"破案",刑讯逼供,诬告叶某,判其死刑,作为律师的张志让将案情破绽一一指出,上海各大报用两版刊载其辩护词,轰动全国。迫于舆论,最高法院撤消了上海法院的死刑判决。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著名爱国人士,造成轰动社会的“七君子”冤狱。张志让闻讯,慨然应允与张耀曾、江庸等20名律师一起,为“七君子”出庭辩护。据史良等回忆,张志让实际上为首席律师。他起草长篇答辩书,以大量事实和论据,逐一驳斥了国民党当局炮制的起诉书中对沈钧儒等人的诬陷式指控。并与宋庆龄等前往苏州向法院抗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志让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救亡事业。抗战初期在蒋介石召开的“庐山谈话会”上首先发言,力主抗战,后曾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科长,负责起草过抗战宣传纲领及文件;在广西与文化界名流发起成立“广西宪政促进会”,与胡愈之轮流主编《国民公论》;在重庆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文摘》总编,与黄炎培等创办《宪政》,联合各界发起组织“重庆杂志界联谊会”。1945年8月31日,张志让和黄炎培、陈翰伯、傅彬然等重庆《宪政》、《文汇周报》、《中学生》等8家杂志的代表集会,决定函请国民党当局废止图书杂志审查制度,并从第二天起拒不送审。此决定一经公诸社会,风起云涌,重庆、成都、昆明、桂林、西安等城市除国民党报刊之外,各报刊纷纷响应。在声势浩大的“拒检运动”冲击下,战时新闻检查和图书杂志审查这两项法西斯检查制度,终于被废除。

      此后,他在上海从事“大教联”等爱国民主活动中,与中共党组织建立了更加亲密的关系,每有行动必和党组织交换意见,遇到疑难问题主动征求党的指示。他在上海高校里领导民主教授多次发表爱国民主宣言,揭露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的反动行径,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抗议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事件等等。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胁恐吓,每次发表宣言,几乎都由他执笔定稿,并总是由他带头签名。在国民党当局制造“5·20血案”、摧残上海爱国学生时,他拍案而起,领导复旦大学教授毅然罢教,在全国爱国民主运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地下党的同志亲切地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他还受党组织委托,团结民主教授马寅初、翦伯赞、周谷城等组织“上海各大学民主教授联谊会”,并任副主席。为支持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活动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9月,去北平参加了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不久,任复旦大学第一任校务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