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著名机务专家、中央领导专机组成员吴鉴清

时间:2014-05-07 09:37来源:未知 作者:沈向阳
吴鉴清,1933年出生,常州人。我军著名机务专家。1949年入伍,后在中央专机师工作,历任空勤机械员、空勤机械师、空勤机械长、机务副主任、工程部副部长、机务主任。

 

      记者如约来到空军西郊干休所,在院子里向人打听吴鉴清的住处。

  “吴老?你瞧,那不是么。”顺手指瞧去,大门口的水泥路沿上,老人家居然在那“蹲候”着,朴素得和北京城里的退休大爷没什么两样。

  看见家乡来客,81岁的吴鉴清立起身来,掸掸尘土,乐呵呵地迎上来:“走,听我说故事去。”

  “机务人生”初迈步

  吴鉴清的父亲吴逸樵早年在银行界工作,1936年进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战结束后返回常州,积极筹备中国红十字会武进分会并任总干事,成为常州红会的创始人之一。

  吴鉴清在东下塘的“城南中学”度过了少年时期。1949年6月初中毕业后,父亲鼓励他去考军大,7月初,他就带了只箱子坐船去了无锡的华东军政大学,成为一名军人。

  1950年底,一批经过严格挑选的军大毕业生被送上一节闷罐车,“大家都不知道将要去哪里。”两天之后,车抵哈尔滨,吴鉴清他们来到了地处哈市郊外的马家沟空军第一航校。

  紧接着就是分专业,有机械、无线电、军械、仪表等,吴鉴清被分到机械专业,就这样确定了他的“机务人生”。1952年毕业后,吴鉴清先被分配到北京的“空军华北空运大队”,后又调到开封,进入陆战一师空运队。1954年2月,调回北京的空军独立第三团,这个团的任务主要是运送军内的领导同志。后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的金日成、越南的胡志明等外国元首也相继乘坐独3团的飞机。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前苏联访问期间,了解到前苏联有个专机场,设想在中国也成立一个类似的专机团。随着接送首长范围的扩大,专机任务的增多,又在团的基础上改建为师,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专机师。1963年,吴鉴清被任命为中央专机师100团机务主任。

  “机务工作,其实就是给飞机做‘保姆’。”吴鉴清告诉记者,机务维修是专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务工作人员是专机机组的重要成员。号称中国“皇家空军”的专机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绝对保证专机飞行安全。几十年来,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专机飞行近百万架次,未发生一例事故。 

  从一个风华正茂、朝气勃勃的小青年,直至两鬓苍苍的老人,在机务维护专机保障的岗位上,吴鉴清一干就是近40年。他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多次保障专机机组飞行。

  毛泽东25次乘专机,他参加了11次

  “我做了一辈子机务工作,干这一行至今无悔。”吴鉴清用像他的人一样朴素的语言,娓娓叙述他一生中最灿烂的片断。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为毛泽东飞行的情形:1957年3月18日,机组奉命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降落在济南机场。上级下达命令的时候告诉他们,有一位首长带着夫人要从济南去徐州。上午10点左右在济南着陆,大家坐在停机坪上等待。时过12点,一辆黑色轿车开来,车停稳,门打开,吴鉴清做梦也没有想到,走出来的竟是毛泽东主席。这意外的惊喜使他长久立在原地,想喊,张着嘴却发不出声;想笑,脸上的肌肉像被冰雪冻住了,拉不开。就那么痴呆呆傻愣愣地木桩般立着。

  看见毛泽东主席到了机舱门前,踩着晃晃悠悠的梯子,摇摇摆摆地上了飞机,吴鉴清才如梦初醒,一个箭步跳过去双手扶主席。那时,一切设备都非常简陋,所谓梯子,不过是竖着的两根铁棍子之间焊接着几根横着的铁棍,两旁连个手扶的栏杆也没有。吴鉴清扶着主席上了飞机,看着他走到小桌旁边的椅子前坐下,一双长腿伸直又弯屈,弯屈又伸直,反反复复。原来主席个子高,一般人能够坐的椅子高度,他嫌低矮,因此,腿怎样放都感觉不舒服。吴鉴清试着走到主席跟前说:“主席,我把椅子调高一些吧?”主席欠身起来,吴鉴清将椅子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主席重新坐下,伸伸腿再弯弯腿,“嗯,很合适,很好,谢谢,谢谢你。”

  经过一阵紧张和忙乱,飞机滑跑升空。吴鉴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着后舱里坐着的是毛主席,一种甜蜜和幸福感充满胸膛。然而,一股莫名的恐惧和责任感也袭上心来。尽管检查飞机时一切都是按程序进行的,又经过试飞和航线飞行,但他还是有点坐立不安。他一点一点回想飞机的检查过程,就这样提心吊胆直到飞机安全着陆在南京,完成了他历史上为毛主席的首次飞行。那次只在南京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载着主席飞往上海。

  吴鉴清告诉记者,毛主席一生坐过26次飞机,除重庆谈判乘坐美国人的C-47外,25次均是乘坐专机师的飞机,其中首次坐的是里-2型、最后一次坐的是伊尔-18型,其余23次均为伊尔-14型飞机。吴鉴清就执行了其中11次飞行。

  近距离感受领袖风采

  除了为毛主席飞行,吴鉴清还执行过其他许多中央首长的专机飞行任务: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十大元帅中,除刘伯承没有接送过,九大元帅都坐过我们的飞机。”

  吴鉴清至今记得1957年送周总理去杭州迎接赫鲁晓夫和伏罗希洛夫。“天上下着大雨,杭州群众知道总理下榻的宾馆后,都想一睹总理风采,总理就在阳台上和群众见了面。当时的场景很感人。”

  在和首长们的接触中,吴鉴清感受到:“刘少奇比较严肃、朱老总对机组人员比较随和,总理对同志们的要求很严谨。”

  有一次,周总理乘伊尔-18去加德满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返回时在印度停留,刚好赫鲁晓夫也在印度。

  前苏联生产的伊尔-18,设计时只考虑到他们本国寒带的气候特点,所以在我国北部和冬季飞行没有问题,可在温度偏高的气象条件下,发动机不好启动,常常点不着火。那次,赫鲁晓夫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陪同下,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机场。举行完欢送仪式后,赫鲁晓夫走上飞机,停在机舱门口,回身向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别,可他舞动了好半天,而飞机就是发动不起来,气得一贯趾高气扬的赫鲁晓夫双目圆睁,最后不得不尴尬地走下飞机。

  “轮到我们了,周总理结束欢送仪式上飞机后,我们一次发动成功。”周总理在舱门口停顿了一下,很诧异地四周瞧瞧,以为飞机上装了什么新的降温设备,“怎么这么凉快呀?”吴鉴清告诉总理,“虽然起飞时间是上午9点,但印度日出早,上午9点的气温已经很高,超过了发动机启动适应的温度,我们便改起飞前2小时试飞为起飞前1小时试飞,把绕机场转圈改为爬高上升。因为飞机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度半,这样,试飞完在地面停留的时间短,发动机经过空中降温冷却容易启动,这办法很奏效。”周总理非常高兴:“好!这个办法好,一举两得。你们跑到天上去乘凉,我们也跟着沾光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毛泽东很喜欢到杭州小住,吴鉴清就有好几次飞专机送主席到杭州。一次飞杭州过程中,毛主席就对叶子龙说:“任务完成得不错,我和机组的同志一起照个相吧。”不等飞机停稳,叶子龙到前舱宣布了这个好消息。飞机刚停好,吴鉴清就和机组成员争先恐后跑下飞机,6个人在飞机前站成一列横队,中间给毛主席留下一个空位置。他们兴奋地你替我抻抻衣襟、我为你正正帽子。满面笑容的毛主席大步来到他们中间,站到给他预留的位置上,跟随毛主席身边的摄影师候波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

  采访快结束时,吴鉴清给记者讲了“一根针”的故事:有一回,一根用来缝客舱内窗帘布的针不翼而飞,本来客舱与发动机之间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掉在发动机里的可能性极小,但全体机组人员忙了两个多小时,飞机里、机翼下,就连飞机周围的草坪上也找了个遍,直到从吸尘器的灰尘里找出这根针来才回去吃饭休息。

  正是这种“一根针的精神”代代相传,才使专机师的专机飞行安全得到了保障,执行中央和各地方党政军首长专机任务几十年,未发生任何大小事故。

  “作为机务人员,每当回想起这段光荣的历史,也算是没有遗憾了。”吴鉴清爽朗地笑出声来。(文/ 沈向阳)

  吴鉴清简介

  1933年出生,常州人。我军著名机务专家。

  1949年入伍,1952年毕业于空军第一航校,后在中央专机师工作,历任空勤机械员、空勤机械师、空勤机械长、机务副主任、工程部副部长、机务主任。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