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也跟杨尧老师一样,通过《羊城晚报》跟广大的藏家说一声,喜欢我的画,想要收藏的,完全可以找我来鉴定。
赵利平:还有一种情况,有的画家会跟学生合作,或是委托学生代笔,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作品能否认为是画家的画作。
杨尧:只要是得到画家的承认,还有他自己的签名,我们一般也是认可的。代笔的情况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候一些画家接了很多订单,他自己画不过来,就和学生合作,但这些画都有画家本人的签名,意味着得到了画家本人的认可。
谢楚余:代笔的现象,应该是从荷兰画家伦布朗那个年代开始的。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英国女王收藏的一件绘画珍品,上面标明“伦布朗,一位老妪的半身像”,这幅画在温莎宫内悬挂了350多年之后,却被认为是出于伦布朗的朋友简·里埃文斯的手笔。
还有凡戴克,他是鲁本斯的学生,同时也是继鲁本斯之后欧洲最著名的肖像画家。现在认为鲁本斯一些绘画就是凡戴克帮忙完成的。因为当时的欧洲没有大学,年轻人要学画,一般是到画家工作室学习,学成之后,可以独立开画室。但像鲁本斯这么成功的大画家,他的学生是很愿意留在他的作坊中继续工作的。
鲁本斯的大画很多,一幅就4米高,即使画家怎么勤奋,也画不出那么多大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的画作很多都是跟学生合作完成的,当中就包括有凡戴克。学生要画得跟老师很相像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得到老师的签名承认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老师更多的是一个总设计师的角色,由他设计一个草图,然后交由学生来完成。
Ⅳ
油画分辨真假比中国画容易
赵利平:中国画大家都知道很多假画,但油画的造假相对比较少,是不是假油画比较容易辨别?
杨尧:这里面的确有一些收藏必须知道的知识。第一可以看画布,油画的材料大都是有年代性的。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油画家,画布一般都会选择麻布,一般是用黄麻,黄麻里面的雨露麻是最好的。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雨露麻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那个时候用帆布已经算是比较高级的了。所以如果一幅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用的画布是雨露麻,那就肯定是假画。
谢楚余: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用的还是棉布呢,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最好的画布就是黄麻了,大家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棉布。
杨尧:此外还可以看油画布的底子。改革开放以前的底子是胶,直到进入21世纪才逐渐专业;第三可以看油画的颜料,以前只有马利牌这么一个牌子,品种比较少。
谢楚余:我对颜料就非常讲究,因为我一幅画经常一画就是两个月,我愿意用最好的材料,有时一幅画光是颜料的成本就已经要几万块了,所以别人假冒的难度也大。比如我的作品《春音》,人物的脸部足足罩了20遍的颜色,一层冷的、一层暖的,一层一层叠加,想要临摹哪有那么容易。我画画的速度比较慢,所以作品不是很多,每幅画交给了谁我都很清楚。
赵利平:但我发现,油画的签名比较好假冒,写得不像,大不了擦掉再写,不像中国画落笔了就改不了。
叶光华: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但相比中国画,油画的真假分辨相对而言还是容易一些。行家看画除了看材料、看签名,还看笔触和风格。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是带着感情的,而临摹的时候追求的是像不像,如果有真假两幅画对比,在那些很果断、很潇洒的细微之处就比较容易看出区别。(文/许悦 宋清)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