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管窥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及市场

时间:2014-01-27 10:07来源:未知 作者:DY
对于20世纪的中国画画坛来讲,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无疑是诸多画科当中发展变化最为复杂,技法创新也最为多样的一科。

      对于20世纪的中国画画坛来讲,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无疑是诸多画科当中发展变化最为复杂,技法创新也最为多样的一科。这些发展与改变、创造与新生,可以说是从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陈之佛这一辈的画家的艺术实践中开始的。而在当今“新工笔”、“新花鸟”已然成为艺术市场新宠的时候,那些屹立在时代关节点上的不朽艺术家与作品,依然默默地对当代画坛提供着滋养,散发着属于自己的能量。正是这些作品,真正创造出了推动中国画进入新时代的动因。

  五代、宋、元,以及敦煌石窟中无名的前朝画家遗留下来的各式样本和已经成熟完善了的技法系统,一直滋养着后世画家。无论是以于非闇为代表的北方工笔花鸟画家,还是以陈之佛为代表的南方工笔花鸟画家,当我们重新来梳理他们各自的艺术道路时,不难发现,他们所受的影响和滋养均源于此。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陈之佛等老一代画家的艺术成就又直接影响了田世光、俞致贞、陈佩秋、喻继高等弟子后人。传统技法在这些新时代画家手中不断创新,悄然变换了模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经此一辈弟子之创新与传播,工笔花鸟画艺术才真正打通了古意与今风之间的神秘通道,成为当代画坛广受关注与喜爱的画科而大放异彩。

  在传统工笔花鸟画艺术相对寥落的今天,梳理近现代几位工笔花鸟画画家的艺术创作,并结合各自作品在当下艺术市场中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它在当下所面临的问题。

  壮夫不为与借古开今

  于非闇曾有一方印章,刻的是“壮夫不为”四个字。熟悉中国画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们的主观印象中,工致、工细、细致、细密等词汇用以形容绘画的话,往往是与画工、画匠、工艺制作的呆板生硬相关联的。一些画家也在潜意识中认为所谓“写意”即是传统文人画中士大夫闲情逸致的笔墨遣兴,于是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便为艺术上品的误读。张大千就曾认为“工笔画,就是细笔画”。从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于非闇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上钤盖“壮夫不为”这样一方印章的内心感受了。

  说起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陈之佛可算是其中的四大名家。他们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在宋元明清花鸟画的传统技法基础上,各自进行了探索与创造,对现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多方面探索创新的经验,直接影响了建国后国画艺术的发展,使工笔花鸟画创作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成为一片灿烂锦绣的百花园地,也更是当今工笔花鸟画家队伍发展壮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前因。

  纵观画史,花鸟画形成固定的画科以来,大致有四种常用的表现技法。用今天人们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便是:一、勾勒设色,即一般人所谓的工笔画法;二、没骨法;三、写意法;四、白描法。至于“工笔花鸟画”概念具体是在何种背景下由何人提出的,现在尚无定论。但人们在约定俗成的惯性作用下,对工笔花鸟画的认识都还具有相当的共性成分。1957年于非闇出版了《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一书,从书中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工笔花鸟画”便是包涵了勾勒、晕染、设色等基础技法在内的花鸟画创作方式。

  在同辈画家当中,于非闇年龄最长。作为近现代专事工笔花鸟画创作又取得了巨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于非闇的从艺道路及艺术思想对我们理解那一代工笔画家的整体状况具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柳鹊图》是于非闇生前最后几个月创作完成的作品。画中上部一枝疏柳自右而左横出画面,枝上立一灰色喜鹊,略呈向下俯瞰之意。画面右下,画家用瘦金书长款记述了他的学画经历:

  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源泉。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从此出也。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