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

时间:2014-01-27 10:04来源:未知 作者:DY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为“龙马”,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传)佚名《百马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传)佚名《百马图卷》(局部)
赵孟頫 调良图
赵孟頫 调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虎马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虎马斗图》 
 
      马年即将来到。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为“龙马”,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从《易经》里“乾为马”的论述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壮观,从汉武帝“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到“马踏飞燕”的雄姿,从唐太宗“昭陵六骏”的长啸到徐悲鸿笔下的奔马……马的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其风格、内涵不断变化。但我们真正理解马画的符号性语言和内涵吗?

  宋后楣

  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历经西周至明末,马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古来帝王将相皆钟爱良驹,而马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形象也不断变化更迭,在有的时代马宣扬着统治者的军事成就,到了另一个时代其形象则成为展现文人个性的特质。赋予马这一形象不同寓意的种种尝试,在中国绘画史上都留下过印记,多种寓意也分别得以不断深化,最终扩展了马这一主题。时光荏苒,中国画里马的形象在象征性与风格化的演变过程中,融入了日益多样化且因人而异的画风,而获得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早期马画(汉朝至唐朝)

  纵观中国历史,最早的马是因军事目的而被引进中原地区的。它们主要被用来装备骑兵以抵御来自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因此成为那时候最有价值的贡品之一,而拥有马匹也成了皇亲国戚与士大夫的特权。在早期中国画里,马通常出现在战争或狩猎场景中。

  早在商朝,马就已经在王室生活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有王室墓葬中陪葬的众多马匹为佐证。到了周朝,马依照尺寸不同被分为三类:超过八尺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见《周礼·夏官司马》)。《公羊传》内记录了类似的分类方法:

  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

  周朝晚期,由于帝王的恋马情结与日俱增,鉴马行业也蒸蒸日上,变得愈发专业。伯乐,本名孙阳,他作为春秋时期的相马专家,推动这个行业并且将它变成了一种精湛的艺术,他还撰写了《相马经》。

  到了汉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领土扩张使朝廷与中、西亚国家建立起了密切的外交关系,这些地区也正是良马遍地的国度。“天马”是第一种进口马种,来自西域的乌孙国,因极其珍贵而得名。然而,当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的特使张骞到达大宛,他发现了一种速度更快、更强健的马种——“汗血马”。从此“天马”的美称就让贤于大宛马种,而乌孙马种由此改名为“西极”。当时,对“汗血马”的描述着重于突出在行军过程中的速度与忍耐力,并留下了关于其头细颈高、四肢修长、胸部饱满等特征描述。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