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九旬“金教头”:一生痴处唯武侠

时间:2012-08-13 09:12来源:未知 作者:张琛
在茭浦巷见到年过九旬的武术“金教头”金子初,果然名不虚传。

 

 

      在茭浦巷见到年过九旬的武术“金教头”金子初,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因为坐骨神经痛,已经卧床休养数月,可老先生精神矍铄,站如松,坐如钟,脸色白净,没有一点老年斑,一双手不光有力,还“细皮嫩肉”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不久前,由金子初编写的《子初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薄薄一本小册子,凝聚了老人几十年的心血。有感于金子初数十年德艺双馨,时任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欣然为此书作序,称金老先生“在很多常州人心目中,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用他那充满生命力的光芒,默默温暖着周围许多人”,“如此高尚之武德修养,实在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会给广大读者带来不尽收获。”

  金子初,1922年生人,习武一甲子有余,四世同堂,桃李满天下。武术,本不是他的主业,只是他痴迷其中,带动了一家数十人,几乎义务地教授了千余名学徒,获奖无数,曾任常州市武术协会首届主席。

  一舞剑器动四方

  金子初习武的初衷是强身健体。他现在腰背比一般年轻人还要挺拔,谁也想不到60多年前他就被医生判了“死缓”,“小时候放牛时摔坏了脊椎,年轻时医生说再这样下去我连弯腰拾东西都做不到,我就想到了要锻炼身体。”1949年左右,每天清晨,很多武师在人民公园打拳,金子初天蒙蒙亮就在一边观摩。渐渐地,大家熟悉起来,金子初先后跟随李和生、杨林浦、刘童珍、卜常道等老一辈武术家学习武术。金子初回忆道:“以前的武师注重‘悟’,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通常只做动作不予点评,缺乏理论指导,解放后,武术方面的书籍多了,我就自己买书自学。”

  金老先生的大女儿金兰芳补充道:“父亲只要一看到新的武术书,就要买回家认真钻研。订阅的武术期刊、杂志中有好的、新的、吸引他的套路,也会特别保留下来。”金兰芳笑言:“除了工作,我父亲就是一个武痴,有时坐在马桶上也要用手演练、比划。”

  确实,能够看懂书中的套路图形,识得拳谱,是金子初习武生涯的一大特色。通过书籍,金子初自学了几百套拳法、剑术、刀法、棍法等等,还能灵活运用、自创改编,就是现在,上千个招式仍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他亲自示范陈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异同,“像这招‘掩手肱锤”,就很难做好,要点是手与腰的发力点要相反,腰部用劲。”金子初还特别讲究动作的美观。金子初经常会以潇洒、漂亮的动作对传统套路作一些修改,往往一个套路经过他的改编,参加比赛或者上台表演就能获奖了。

  金子初认为:“练拳要全面发展,很多人只学习拳或者剑是不够的。世间岂止十八般武艺,二十八般、四十八般也不止。如果不去钻研,不持续学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性。学武术,就是要不断吸收,才能提高、创新、融会贯通。只会一个套路,实在是太单调了。”

  在武术道路上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金子初,最得意最喜爱的就是在多种传统套路上原创改编的子初剑(原名青松剑)。曾经,热爱剑法的金子初与另两位同道中人被并称为“常州三剑客”,如今,大家年事已高,已不大见面,但金老先生已把他对剑法、对武术的理解与体悟倾注到了《子初剑》一书,在前言部分,他这么写道:“习剑之道,贵在认真。一舞剑器,节节贯串。身如游龙,剑似飞凤……劲力丰顺,纵横倏忽,流畅无滞。”兴之所至,女儿们为老先生取来了剑,金子初两手持剑,舞将起来,边舞边解说:“舞剑要目标准确,剑要笔直过来,连成直线,眼随剑走,但有时也要看着目标……”一时间,眼前白光闪闪,剑气飒爽,真有“今有剑客金子初,一舞剑器动四方”的风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