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常州青果古巷·名人篇·恽日初

时间:2012-09-03 13:5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邵玉健
恽日初,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生,武进湖塘镇上店人,字仲升,号逊庵,清初大画家恽寿平之父。

  恽日初,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生,武进湖塘镇上店人,字仲升,号逊庵,清初大画家恽寿平之父。恽日初晚年居住在离青果巷仅一百米的观子巷(北起今延陵路,南至新坊桥,现为和平南路的一部分)其女婿邹登嵋(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家,在此生活十多年,直到去世。他一生坎坷,曾削发为僧,法名明曇。

  他是作为武进县学生入国子监的,系崇祯六年(1633)副榜贡生,后成为复社要人,曾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后为“东南理学之宗”。崇祯十四年(1641)到北京。他是位重节操的名士。看到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应崇祯皇帝诏,于崇祯十六年(1643)上书《备边五策》,未被朝廷采纳,便“浩然而归”。回家后,带着次子恽桓与三子恽寿平,携书3000卷,前往浙江省天台山隐居两年多。不久遭遇清初的战乱。两京丢失后,南明各政权纷纷建立,唐王立福建福州,鲁王亦监国浙江绍兴,吏部侍郎姜垓推荐恽日初知兵,鲁王遣使聘之,他心知自己能力不达,固辞不起。清顺治三年(1646)6月清军向钱塘江东进发,他携三个儿子先到福州,参加武装抗清活动,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逃亡至广州建阳山中。为躲避清军追捕,削发为僧再逃到福建。是时唐王被抓住杀死,鲁王亦败走海外,湖广何腾蛟、江西杨廷麟等南明部队皆前后覆灭,而明遗臣尚拥残旅,遥奉永历。顺治五年(1648),金坛人王祈聚众入建宁,属县多响应。他和儿子也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恽日初曰:“建宁,入闽门户,能守,则诸郡安,然不扼仙霞关,建宁终不守也。欲取仙霞,宜先取蒲城。”乃遣长子恽桢随副将谢南云先趋蒲城,失利,皆死。而御史徐云兵连入数州县,锐甚,恽日初令夜入蒲城,自督兵继进。会大雷雨,人马冲泥淖,行不能速,军遂溃。建宁被围,鲁王使兵部尚书揭重熙赴援。恽日初上书,请迳取蒲城,断仙霞岭饷道,徐与围中诸将夹击之。重熙巡至邵武,不能进。时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建宁遂破,王祈力战死。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恽日初的另两个儿子皆被掳至清兵营,次子恽桓从此不知所踪。陈锦无子,其妻见恽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恽日初收残卒走广信,寻入封禁山中,数日粮尽,喟然曰:“天下事坏散已数十年,不可救正。然庄烈帝殉社稷,薄海茹痛,小臣愚妄,谓即此可延天命。今乃至此,徒毒百姓,何益?”遂散众,独行归常州。久之,张煌言与郑成功军薄江宁,败走。讹传张煌言弟凤翼是恽日初门人,从师匿,县官将收捕,恽日初色如常,曰:“吾当死久矣。”既而事解。顺治九年(1652)秋,陈锦遇刺身亡,恽寿平扶灵柩北归时,在杭州灵隐寺与父亲相遇。原来父亲逃出后,以行僧身份云游各地寻子,后落脚灵隐寺。父子团聚后,又留寺数年,其间恽寿平从父读书、学诗,课余绘画以娱情寄兴,与复社遗老及反清秘密志士交游。

  大约在顺治十一年(1654)前后,恽氏父子返回故里。回乡后,生活极度贫穷。他伏案著书并以课子为务,以僧服讲学于常州的道南书院。他作为刘宗周的高足,与黄宗羲是同学。黄宗羲在给恽日初的文集所撰的序中对其的学说有着很高的评价。他的学说属“心学”,但也受“东林党”、“复社”的影响,关心时务,重视名节,着眼于通今致用。他的著作尚存有《恽逊庵先生遗集》、《恽逊庵先生文稿》、《续证人社约诫》等。他不仅能诗文,而且擅长书画。偶作山水画,枯木寒山,古意浑穆,笔墨简而有生趣。书法隽逸清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山水轴一帧,常州籍收藏鉴赏家王春渠也藏有其诗文墨迹。康熙十七年(1678),恽日初在观子巷女婿家中去世。(文/包立本 邵玉健)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