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嗡嘤蜜蜂歌远沉 ——悼念陈肃老师

时间:2012-09-29 11:16来源:未知 作者:朱净之
我想,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并不在于从社会获得多少,而在于对社会做了些什么。

 

      本土作家

  主持人语:我们在八月酷暑,送别因病去世的陈肃先生。这位著名散文家,他清贫的一生、耿介的品性,以及对文学创作矢志不渝的执著,锻就为一种令人感叹的生命风范,是一代文化人的人生缩影。今刊朱净之先生纪念短文,藉此表达我们对陈肃先生的缅怀! 

  朱净之

  8月27日一大早,陈肃老师的女儿岷颜电话告诉我,说:“爸爸走了!”

  陈老师带着对尘世的无限依恋,驾鹤远去了。放下电话,我陷入深深的哀思之中。

  在2011年12月24日的《常州日报》上,我读到陈老师最新也是最后一篇散文《嗡嘤作歌的蜜蜂》。他在赞赏“密咏恬唱”、采花酿蜜的蜜蜂殷勤奉献和铮铮“傲骨”的美文中,忆述了儿时为装在瓶子里的死蜜蜂安葬的情节:“我们在菜花丛中挖了个小坑,将各自瓶里的蜂尸倒入坑中,进行集体安埋,还模仿大人的葬礼,朝蜂儿僵尸合掌跪拜。”

  发表蜜蜂散文的时候,陈肃正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谁曾料到,这篇散文不仅成了陈肃的绝笔,而且恰似他为自己生命走向终点预作的一曲挽歌。

  我先后到市二院、市一院和他家里探望过陈老师三四次。记得在一院看他那一次,尽管熬过了5个多月“重症监护”苦不堪言的日日夜夜,转到了普通病房,但依然处于生命的危难之中。他口不能言,只能笔谈,给我写下了“我要闯过这一关”、“四川曾绍义编选的散文精品集收入我的作品两篇”、“我即使出院也不能在写作上大有作为了”、“我住院治病欠债两万多”一类的告白语。在其后的日子里,他的病情愈演愈烈,老慢支、帕金森综合症、脑梗,嗜睡、抽搐、昏迷,饮食和呼吸全靠插管,生命的存在变成了恐怖的悲情,命悬一线却顽强地又活了大半年。

  文友李寿生探病后写过《陈肃:常州文坛的一条好汉》的博文,对陈肃其人其文作了简约明快而又情真意切的评价。我跟了一个帖子:“陈肃先生是我走进常州文坛的引路人和师友。他的文品人品,我很敬佩。看着陈老师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病床上与病魔抗争的样子,我不由想起他在散文《母亲》中的一句话‘老是一个可怕的怪物’。”

  陈肃的“品云斋”里挂着“常州市经典家训”:“家有万贯钱财,不如几橱好书;家有田地房产,不敌一书传世。”在一般人看来,此训背时得几近迂腐,而陈肃却视同宝典,可见他对精神文化的坚执和纯情。他一生循规蹈矩,清介淡泊,兢兢业业,恪守中国文人的传统道德,却终究未能摆脱贫困。平生积蓄除用于购书买药外,不足5万元,一场大病花光了还欠下一笔债务,人还是沉疴不起。在病危抢救中还惊动了周源、季全保等社会贤达和常州电视台“爱心直通车”,征得数万元的救命钱。我在无奈中竟品出了堂堂作家被贫穷嘲弄的味道。

  陈肃近80年的人生,颇类一只“嗡嘤作歌的蜜蜂”。他从一个农民变成军人、厂长、作家,从《翠苑》杂志的编辑到编审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市文联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到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常州散文学会创会会长,从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毗陵散笔》到出版《春云秋品》和《绿的回旋》,从创作如蜜如歌的美文进而写作长篇文学传记《屠寄传》,并孕育历史小说《吴稚晖》,代表了他的学养、才情、追求和对家乡、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也是他甘为文学事业献身的明证。他于文史哲和地方文化均有研究,谈起家乡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如数家珍,别有见地。他的精美作品,入选多部国家级散文大系,滋润、感染过几代读者的心灵,他的人品影响过许多同辈和晚辈。他用对文学的挚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悉心指导和提携过许多中青年散文爱好者。他为抢救和保护常州的历史文物奔走呼吁,仗义执言。他专心致志、不知疲倦地读书、写作、采集、酿造,把甜蜜奉献给了人间,而自己却刻苦节俭,瘦骨支贫,遗产唯有两三千册藏书、几块奇石和一笔债务。可惜,如今这只作歌酿蜜的蜜蜂,却像孩子们“装在瓶子里的小动物”,永远停止了采酿,永远失去了为这个世界“嗡嘤作歌”的能力!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