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丹妙药难医命,道德文章不济贫。400个昼夜,陈老师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肉体上、精神上的酷刑,而且他耗尽心血、寄望极重的《屠寄传》,也失去了最后完稿和出版的时日而成为他的生死之憾。 我想,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并不在于从社会获得多少,而在于对社会做了些什么。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像蜜蜂,像春蚕,像蜡烛,竭尽自我,奉献他人!陈肃也曾为身家的清贫感叹过,但他更为能在贫弱中笔耕不辍、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而感到充实和满足。“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嗡嘤蜜蜂”的歌唱渐渐远去消沉了,而在陈肃身后,我们看到了蜂酿蚕吐、蜡炬燃光式的苦与乐、得与失。他虽然带着憾恨而去,但是,他到底不失知识分子的品性,来得纯朴,活得磊落,去得孤寂。(文/朱净之)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