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常州青果古巷·名人篇·张琦

时间:2012-10-24 09:38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邵玉健
张琦,初名翊,又名与权,字翰风,号宛邻、默成居士,1764年生,天宁区德安桥(其桥址现为同济桥)畔德安街德安里人。

      张琦,初名翊,又名与权,字翰风,号宛邻、默成居士,1764年生,天宁区德安桥(其桥址现为同济桥)畔德安街德安里人,其家南距青果巷仅一百多米。 他是著名词人、清代中期“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世代清贫的寒儒家庭,1岁丧父,是清代中期“常州词派”与“阳湖文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惠言的胞弟。文名与张惠言齐列,人称“毗陵二张”。他工诗文、书法,还精舆地、校勘学。嘉庆二年(1797),张惠言、张琦兄弟所编的《词选》行世。从此开创了“常州词派”。《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们有感于浙西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们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处。但他们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他直到嘉庆十八年(1813)才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此时他已50岁,以誊录议叙知县。嘉庆十九年至道光三年,他主要奔走于河北、京师一带。道光三年(1823),发往山东省,署邹平县。抵任,正是一年将尽。他跑遍四百七十村,见麦田无种者。即申牒报灾,亲谒上官陈状。破成例请缓征,后因与邹平县同时得缓征的有十六个州县。有一民丢失财物,错误地到邻邑长山县告状,后此案返回邹平。琦曰:‘汝失物地,大树北抑大树南?’曰:‘树北。’琦曰:‘若是,则我界也。’民愕然,曰:“诚邹平耶?即不欲以数匹布烦父母官。”不再打官司,可见百姓对他的敬重。后他到章丘县代理知县,邹平民时赴诉,琦曰:“此于法不当受。”安慰后让他们回去。在他到章丘职前,当地百姓打官司多而难决,只因院、司、道、府五府吏皆为章丘籍,人民在诉讼中投书请托成风。他任职仅一年多,却无一件请托私书至。结案二千多件,无翻控者。1825年,补馆陶县任知县,当时久旱风霾,麦苗皆死,饥民聚掠。他祷雨既应,严抢掠者,同时严厉惩办囤积粮食的富家,民大悦。乃请普遍赈灾两月。馆陶县的赈灾粮数多邻邑数倍,有人以为是该县地小,而造成人均多,所以告到朝廷,他因而遭到某些大臣的批评。不久道光帝下诏责问岁饥状甚切,乃派大臣来灾区调查,百姓纷迎告状,控诉赈灾时的弊行。最后查实,其它县的县令都被罢官,惟馆陶一县的县令反得到嘉奖。他在馆陶县8年,当地人诉讼不敢狡赖,疑难的狱案也不过二审就结案。该县无良医,他便设惠民局,亲自施诊给药,救活无数。对官吏扰民必予严办,同时又妥善安排其家属的生计,所以受惩处的人也毫无怨恨。馆陶地多为盐碱,不宜种谷,流经的卫水经常冲毁农田。他精心研究古代的沟防及区田法试行之,未竟,于1833年在馆陶县任上病卒。他在山东省主县政达11年,清正廉明,德政卓著,名列《清史稿》的循吏传。他还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医学著作主要有《素问释义》十二卷,《本草述录》六卷,并对《庄氏慈幼二书》做了批注。张琦为官期间,不仅政绩尤著,令民信服,而且重黎民疾苦,爱民如子,在大疫之年曾设局亲自为百姓诊病,“民爱戴之”。著有《宛邻诗文集》四卷,《立山词》一卷,《鸳鸯剑》曲二卷,《战国策释地》二卷,《宛邻杂著》一卷,《兵家杂著》二卷等。他还编选了《古诗录》十二卷,编辑《宛邻书屋丛书》十二种等。(文/包立本 邵玉健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